朱晓文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江苏 常州 21300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并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中,避免了患者因静脉反复穿刺造成的身心痛苦[1]。然而,受我国医疗条件的限制,治疗间歇期患者多需在家中进行PICC的自我观察和护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相差较大,部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且维护依从性较低,导致出现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及局部皮疹等多种PICC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严重者还可导致提前拔管。如何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各方学者争相研究的课题。内行患者计划是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一项自我管理计划,选择同疾病内行患者加强教育和培训,再将内行患者与其他患者组成小团体,内行患者担任指导者,对其他患者进行教育和督导,从而达到提高所有患者知识技能、自我护理能力及适应性的目的[2],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各类慢性疾病的管理中。本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内行患者计划,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置管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并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91例,将住院号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采用巴德公司硅胶材质、4Fr规格的PICC导管,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直至上腔静脉,置管后经X线摄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T6~T8;(3)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或一个月内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4)排除患精神病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5)具有独立读写能力;(6)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PICC自我维护指导,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内行患者计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3个月内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及局部皮疹等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双人核对数据后输入SPA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置管3个月内发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及局部皮疹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内行患者计划后,置管3个月内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及局部皮疹等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本科室内挑选内行患者,要求自愿参加,沟通能力较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置入PICC3个月以上且维护较好,有着较强的自我护理能力且热心服务其他患者。共招募内行患者5名,由科室内工作10年以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包括PICC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的要点,并发症的症状,如何自我观察及处理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要求每位内行患者掌握并通过考核。
将试验组46名患者以居住地就近原则组成9~10人的小组,由内行患者担任组长。要求组长组建QQ群及微信群,定期开展活动,对组内患者进行PICC相关知识的宣教,教会患者学会相关并发症的自我观察,发现异常可拍照片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给组长,组长分析后给出建议,必要时询问专科护士或嘱其来院就诊。此外,组长还应通过电话、QQ或微信定期提醒组员按时来院PICC门诊进行维护,如发生异常应立即来院维护。
自我管理是指患者积极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并对自身疾病进行管理的行为,然而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健康宣教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部分患者不能很好地进行PICC的自我管理,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内行患者与患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疾病经历,更易产生共情,并取得其他患者的信任。内行患者的宣教较护理人员的宣教更能结合自身疾病和实际情况,更了解患者之间的感受和需求,更易被其他患者接受。同时,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形成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良好氛围,加强了患者之间的社会支持,更好地疏导不良情绪,提高组员的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将内行患者计划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延长了PICC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