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园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30800)
PICC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输液途径,具有可以减少患者疼痛、保护患者血管等优点,但如果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到位,也会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可因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增加患者痛苦[1]。因此,在患者接受PICC相关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十分必要。本文就主要研究了静疗专科护理对PICC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该类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现阐述如下:
将50例PICC患者纳入本实验,均为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入院,将其中病历号为单号的25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剩余25例设为研究组。两组男女比例为17:8、16:9,年龄分别为39-90岁/(57.47±4.47)岁、41-85岁/(57.51±4.52)岁,脑出血、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及其他疾病患者比例为15:4:6、14:4:7,组间基线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选择合适型号导管,按流程进行穿刺并置管,治疗期间保证导管通畅、及时更换敷贴并做好常规消毒工作等;研究组则实施静疗专科护理,即首先成立PICC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入组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专科护理培训与考核,小组成立后总结以往PICC护理工作经验,查阅PICC护理相关文献,以便对科室现有PICC护理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进,之后则由小组成员向全科室护理人员讲解新的护理流程,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PICC护理流程,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置管技术培训与考核。在此基础上,再完善以下护理工作:(1)加强评估 置管前完善对患者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的年龄、要输注药物的性质、用药时间、血管显露程度、臂围等基本情况,以便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置管方式、制定相应的导管维护计划;(2)规范置管 对护理人员置管过程进行监控,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提醒制度,并可制作换药登记卡、患者建议卡等,以便严格规范置管过程;(3)加强导管维护 一般每周均要进行1次接头更换、导管冲洗和敷料更换等维护工作,发现污染则要随时进行上述操作,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以及导管通畅度等情况;(4)持续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置管前、置管期间及置管后均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PICC概念、目的、方法、优势、注意事项、配合事项、肢体保护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等,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等帮助患者构建良好心理状态。
统计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0%(24/25)高于参照组的84.0%(21/25),置管耗时(27.69±3.48)min短于参照组的(34.98±3.73)min,(x2=8.000,P=0.005;t=7.145,p=0.000)。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参照组的20.0%,(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比较[n(%)]
对于需要化疗输液、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来说,PICC的建立无疑增加了其治疗便利性和安全性,但相较于普通输液方式,PICC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反而会因穿刺不适以及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2]。因此,如何提高PICC护理工作质量,保证PICC治疗安全性,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0%高于参照组的84.0%,置管耗时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参照组的20.0%,(P<0.05)。提示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提高PICC穿刺置管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利于保证患者安全。考虑是因为静疗专科护理通过成立PICC护理小组,改进了PICC护理流程,提升了相关护理人员的置管技术,规范和完善了PICC置管及维护工作,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护能力,避免了患者因出现各种应激反应而影响PICC治疗过程,从各个方面综合提升了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保证了PICC穿刺置管效率和安全性[3]。
综上所述,静疗专科护理在提高PICC穿刺置管效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