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142)
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病患常用的救治手段[1]。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患者冠脉再灌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2]。可采取徒手心肺复苏和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3]。近几年来,自动心肺复苏仪被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笔者选取了70名心肺复苏病患,旨在分析急诊复苏用Lucas心肺复苏机的价值,总结如下。
心肺复苏病患共70名,收治时间2018年5月-2020年3月。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女14名,男21名;年龄19-75岁,平均(51.49±6.23)岁;对照组女15名,男20名;年龄19-74岁,平均(51.83±6.54)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组运用Lucas心肺复苏机治疗方案,详细如下:徒手胸外按压,快速安装Lucas心肺复苏机,选取按压位置,调整按压接触平面,控制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04次/min,选择连续按压模式,同时配合气管插管、抢救用药等治疗。
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法,详细如下:2-4人轮流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下限5cm及以上,频率100-120次/min,2-3min周期交替轮换。若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立即停止心肺复苏。若心肺复苏时间超过30min,且自主循环依旧未恢复,需立即告知家属,待家属同意停止抢救之后,即可停止心肺复苏治疗。
按压结束后,触及脉搏,或是检测到血压持续超过30s,伴或不伴叹息样呼吸,即可判定为主循环恢复[4]。
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且持续超过24h,即可判定为心肺复苏成功。
记录2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便于后期分析。
通过SPSS 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同时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n(%)]。当P<0.05时,提示组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研究组主循环恢复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复苏效果的对比分析表 [n,(%)]
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表 (min)
多数危急重症病患在入急诊抢救室的时候需要立即心肺复苏[5]。在心肺复苏中,应重视按压的频率和幅度及按压中断的次数[6]。有效的胸外按压能够加快血液流速,并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灌注,促进自主循环恢复。
徒手心肺复苏是传统的复苏方式,其效果受按压的频率和深度等影响[7],尽管,相关指南中对心肺复苏按压的深度与频率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因个体的差异,会出现按压深度与频率和理论不相符的情况,研究显示,在心肺复苏病例当中,约有24-49%病患的心肺复苏无效[8]。
心肺复苏仪根据胸泵原理,采取机械性按压的方式对患者施以心肺复苏治疗,以确保按压的质量与持续性,能够提供标准且有效的按压,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患者发生肋骨骨折与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9]。
常玉辉的研究[10]中,对比了Lucas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显示,Lucas组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比徒手组缩短。表明,Lucas心肺复苏机的使用可显著提升心肺复苏的质量。而本次研究结果与常玉辉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于急诊复苏中运用Lucas心肺复苏机,效果好,患者主循环与血压恢复迅速,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