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福船,星辰大海开始的地方

2020-06-09 12:02罗拉
环球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船体造船泉州

罗拉

福船见证了中国航运发展史。如今,闽南的造船人制作了仿古福船,作为休闲观光之用。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部,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福船是木质帆船,是中国古代四大海船之一。福船的水密隔舱技术被誉为人类航运史的伟大发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也被列入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同生在泉州的海边搭了个棚子,作为造船的作坊。他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就来棚里,吭哧吭哧地开始造船。黄同生58岁了,大半生都在鑿、钉、磨、锤,双手长满了老茧。做得乏了,他就坐在海边,闻着海腥味,呷几口安溪茶,望着潮涨潮落。

黄同生是泉州黄氏造船世家第二十三代传人。我父亲的朋友在泉州市泉港区工作,在他的介绍下,我结识了黄同生这个名人——泉港区很多居民知道他:“黄同生,造船高手嘛!”黄氏家族从宋代开始造船。船以杉木为主要材料,船底尖而面阔、首尖而尾方,起初主要航行于福建沿海,因此得名福船。后来,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福船载着各国商人进行跨洋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船类型。到了明代,黄氏家族造了郑和下西洋时搭的宝船,船面面积相当于标准足球场。之后,郑成功收复台湾搭的船也是黄氏家族参与制造的。到了近现代,木质帆船被钢船等替代,而仿古的福船主要用于休闲观光。黄家的造船技术也就传承至今,黄同生除了制造仿古福船,还造渔船。

“爸爸跟着爷爷学,我跟着爸爸学。”黄同生回忆道。13岁起,黄同生就跟着父亲学造船。一开始学砍木头,父亲要他砍下的杉木必须齐整,光学砍木头就花了两年。此后,黄同生才学习用电钻、电锯打磨木板形状,一不小心,手会被锯伤。造船的作坊在海边,他常年风吹日晒,下雨时若雨滴飞进电钻,还可能触电。但这些辛劳,黄同生并不在意,向我回忆时,他常笑得像个孩子。在他眼里,造船是福气:“看着一片片木板逐渐变成船的样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开心呢?”

渔船千帆竞发,从泉州港驶向深海。

2017年,黄同生在作坊里制作船模(左上图)。水密隔舱技术将船舱分隔为多个独立舱区(左下图)。泉州天后宫是现存最大的妈祖庙。匾额《神昭海表》为雍正御笔亲书(右图)。

他35岁时,伤疤攒了不少,本事也多了,终于能够独自造船。最令他自豪的是水密隔舱技术,就是将木板(即隔舱板)直立起来,与船底紧密钉合,把船舱分割为多个独立舱区。船只越大,舱区越多。这看起来简单,却被誉为“人类航运史上的伟大发明”。隔舱板与船底紧密钉合,使船体更加坚固,提高抗沉能力。另外,舱体被一间间隔开,流体、固体货物就能同船放置,分舱管理。黄同生兴奋地说:“最重要的是,即使船体破损了一两处,某些舱区进水,隔舱板也能挡住,以免水灌入其他舱区,船不会很快沉没,能争取时间营救落水的人。”

18世纪末,水密隔舱技术传到欧洲,很快被造船厂采用。隔舱板想要起作用,就得钉得很扎实。黄同生说,1912年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就是隔舱构造不够好,海水冲进去后很快冲破了几个隔舱板,迅速涌入船体,加剧了巨轮沉没。因此,造船时,黄同生重点在隔舱板和船身木板之间下功夫:在桐油、麻绒中掺石灰,制成密封性极强的油灰,封住缝隙,再用铁钉钉死。

如今,无论是数十万吨重的、以运输原油为主的油轮,还是潜入深海的核潜艇,船体内部都采用水密隔舱技术。2010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同生是泉州市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人,黄氏家族还有三位泉州市传承人和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在所有传承人中,只有黄同生既能造巨型船,也能做小船模——将福船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成大小不一的模型。

黄同生的家人中,有不少都从事与船有关的工作。儿子黄小滨在黄同生的作坊中造船。弟弟黄辉煌则开了一家古船模店,制作的一艘船模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永久收藏。许多下南洋打拼的闽南华侨华人回家乡时,常到黄辉煌的店里买福船模型当纪念。当年,先辈们就是坐着福船漂洋过海的,从此半生皆是乡愁。

闽南人靠海吃饭,把妈祖当做“海上女神”,造船人也习惯在船上造一个妈祖龛(音同堪),供奉妈祖,望她保佑出海人平安。福船造好后,人们会办场名为“拔落令”的出海仪式:十多位老船长分列在福船两侧,握着大粗麻绳,号子声一响,如拔河般发力,将福船一点点“拔”入水中。每次,黄同生都会目送福船越驶越远:“闽南人的船又要踏浪远航,乘风破浪了!”

猜你喜欢
船体造船泉州
你要去泉州吗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劈波斩浪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
清洗船体外板的新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