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木强
【摘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积累实践活动,开拓学习与运用语文的思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历练“搜集—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积累;习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大量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而小学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搭建合作探究平台,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积累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笔者的实际教学实践进行相关方法的探讨。
一、讲故事,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学生分享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在语文积累方面的故事,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和谐、民主以及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要求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加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入环节的设置对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此,笔者在教学前会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其入境。例如,唐代诗人李贺锦囊贮诗的典故。李贺经常背个锦囊骑马出门,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投入锦囊中,回家再勤奋整理创作;还有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摆摊设茶换故事的典故。《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了积累素材,在路边开茶铺供行人歇脚聊天,凡是能说出一个故事的人,茶钱分文不收。
二、讲道理,明目的
积累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为此,教师要和学生讲道理。这里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量变质变规律”来引导学生。在学生理解了量变和质变的涵义后,重点引导他们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量变是前提)之后,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才能日渐提升(发生质变)。
三、赠名言,促认识
作为语言的精华和思想智慧的瑰宝,名言总能启人心智,让人受益。古往今来,多少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依然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荀子《劝学》篇里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意义。还有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言,深刻地诠释了成功离不开长期积累的道理。
四、指范围,导操作
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1.积累字、词、短语;2.积累名诗佳句、名词名段名篇以及常用的谚语、双关语、谜语、歇后语、对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3.积累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还有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报道的典型事件;4.积累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趣闻趣事,或者一些常识性的知识;5.积累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6.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好积累:1.记在笔记本里。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类,编目录,分类抄写有价值的内容;2.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丰富的语汇才能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文章,在表达时得心应手;3.勤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认真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练笔的同时又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4.剪报。准备专门的剪报簿,编好目录,将平时报纸上有价值的资料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5.多实践。对学校及家庭组织的劳动、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要保持热情并积极参与,通过实践获得锻炼和经验;6.多读美文与经典著作。要与经典为伍,与美文作伴。经典的文学著作蕴含着人类文化的结晶,品读经典,聆听大师,不仅能提升文学品味,更能培养人文素养;7.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五、活训练,促运用
语文要活学、活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教学,如利用基本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或策划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活用语文。如,通过口头作文和讲故事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通过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引导学生表达情感;通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来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要让学生把日常积累的知识、经验活用起来,在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切实体会到积累的好处,体验合作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展成果,促交流
通过“成果展”“交流会”等专题活动,来展示学生在积累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成果,如文字、图片、图文兼备以及视频等资料,让大家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探讨自己在积累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分享积累的好方法等。
七、重总结,树观念
總结是一个整理、提炼、加工的过程,是吸收和进步的最好方法。学生在积累实践活动中对积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总结,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积累的目的,掌握积累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狭义上的积累,是显性的,即可查看的资料,诸如日记、笔记、剪报等文字或图片资料;第二种是广义上的积累,是隐性的,即养成并拓展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知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等。对比二者,后者是最根本的,前者只是为后者服务的重要辅助形式。
八、结语
学习需要聚沙成塔,厚积薄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训练听、说、读、写、背、记的技能,养成适时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提升语言积累运用的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日渐提升和文化底蕴的日渐丰厚。
参考文献:
[1]经志俊.正确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自主阅读效率[M].中学语文教学,2008(3):21-2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吕淑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4]刘国正.阅读教学管窥[J].语文教学论坛,1990(1).
[5]晓洲.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语文教学论坛,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