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
摘要:《習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由中国外文局编辑的,内容涵盖了习主席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在该书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大量的新观点、新思想,展示了治国的理念和方略。其中在第一卷和第二卷中收入了将近10篇外交话语的讲话。在这10篇外交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国外名人名言。本文以这10篇外交语篇为研究对象,从外交语篇中的习语、谚语的翻译入手,旨在分析外交语篇翻译中所塑造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治国理政 翻译 外交话语 国家形象
1.引言
外交话语是属于政治话语,是指外交主体用于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所使用的语言及其话语行为,包括关于外交理念或外交政策的国家正式文件、领导人讲话、国家间条约、协议、公报、声明和宣言、外交谈判、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等。
外交话语和国家形象存在天然地联系,外交话语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途径和渠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支撑和阐释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新的价值观,新的理念等作用。而国家形象的塑造,如何获得他国的认同,外交话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译在外交话语的传递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国家形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最早提出“国家形象”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形象是两种认知的结合,一是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二是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该国的认知。国家形象是这两种认知输入和输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的策略,中国努力塑造大国形象,一些中国核心话语,例如 “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逐渐被世界所了解。而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国家形象进行多方位的诠释。例如从比较文学、传播学角度,或分析翻译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或者是从外交话语层面分析国家形象。目前从翻译学角度研究外交话语中的国家形象的一般是从词汇和语篇层面。例如通过对语篇中高频词的分析判断凸显了怎样的国家形象,或者通过对词性的褒贬性分析来判断国家形象的塑造。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进行。而这样的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片面的,外交话语中不仅仅通过个别词表现国家形象,外交话语中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才是塑造国家形象更为深刻而且尤为重要的一方面。而对于这些内容的翻译更为重要和困难。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对外交话语中的国家领导人引用的名人名言的翻译也可以体现出国家形象。本文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外交讲话为例,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话语翻译采用了哪些翻译策略?塑造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7年11月发行。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和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本文选取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话语的相关内容,包括《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等一共十多篇内容中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国内外名人名言为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4. 名人名言的翻译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习主席在访问不同国家时,习惯引用各国名人名言。名人名言不仅蕴含了古人的智慧,还传达了中国核心的价值观,文化内涵。而名人名言又因其短小精悍,便于进行文化传播,引发思想共鸣。能够促进彼此间的文化认同,寻求文化共性,同时也起到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名人名言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传递,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某些概念的缺乏对等的表达,名人名言的翻译也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既要能够表达清楚名人名言的内涵,又要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顺畅地进行文化交流,这要求译者既要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同时又要掌握西方读者的需求。本文作者对这十多篇文章中的名人名言的主题进行了分类,发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与国的关系,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国家风范的展现。而对不同主题中的翻译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是如何传递中国核心价值观的。
4.1 国与国的关系:必须共同发展,同时不干涉他国内政。
习主席认为,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要坚持平等和友好,坚持互帮互助,心心相印,坚持文化互通与和谐发展,他引用了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句话出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要讲述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就是欣赏不同的文化,共同发展。在这句话中,每个“美”都有不同的含义。第一个“美”作为动词,强调要欣赏,而第二个“美”则是名词,强调“价值观”,在翻译中,无法找到相同的词来同时表达这个概念,因为译者省去了形式上的一致,而是分别翻译成“Value”和“culture”直接将“美”字对应的内容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反映了我国既重视自身文化,又寻求文化认同的共同发展的意愿。
习主席不仅认为国与国之间需要共同发展,同时也主张必须尊重他国发展,不应干涉他国内政,例如他引用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话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活实践所得。将这句话引申为必须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途径和道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在翻译中,译者保留了前半句话的汉语,虽然在西方语境下并不能找到完全对应的概念,但是译者将这句话直译过来,并且将主语变成”wearer”,强调了人的主观性,连用两个“only”强调了必须高度重视人民。传达了中国人传统的理念,起到了文化传递的作用。
通过这两个例子,第一例改变了原汉语的内容,采用意译,而第二例则采用了直译。虽然翻译策略不同,但却起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4.2国与国的文化:求同存异,拉近两国关系
习主席重视两国关系的融合,寻求两国关系的共性,比如在访问俄罗斯时,使用了“大船必能远航。”同时强调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两句谚语中,都含有“船能远航”这个相似的意象,凸显两国文化相似之处,而在翻译“大船”时则采用了不同的译法。前者翻译成“Big ships”,后者则翻译成“gigantic ship”,从意思上看gigantic更加强调体形的庞大。既可以避免重复,同时和后文相匹配,只有这样体形庞大的大船才可以 “forge ahead”,并且能够克服“strong wind”和“heavy waves”的重重困难。既能凸显出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往前奋进的精神,同时体现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能扬帆远航,共同发展和进步。引用具有相似意象的名人名言,能够最大限度拉近两国关系,最大限度的实现文化共鸣。
4.3 国家风范:大国风范,团结和谐
习主席引用了古代圣贤孟子的话“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是指确保正确的言行,树立正确的道义。君子做事要名正言顺,并且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古代圣贤的名人名言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比较困难,因为古文所表达的含义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涵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例如这句中的“位”和“道”。如果要翻译本身的含义,非常困难,西方读者也难以理解,所以译者直接用“conduct”和“justice”来翻译,直接表达了这句话的含义。不仅如此,习主席也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互相映衬。比如他引用了冯友兰“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意思是说颜色的相互匹配和呼应能够映衬出各自不同的美,声音的合奏融合能够创造出和谐和安宁。翻译中“五色”和“八音”的翻译并未直接翻译出具体的含义。“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而“八音”则是指代表了古代的八种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而这些内容是西方文化中缺失对等概念的,翻译起来较为困难,因而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成“different”,便于读者理解。而句型结构基本采用了汉语的并列结构。
5.结语
本文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外交讲话中名人名言的翻译分析,发现外交话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译入语国家读者的需要,在翻译中,对于汉语当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尽量采用意译的办法。对于西方文化中缺失的概念,也是通过意译的办法,尽可能直接翻译出具体的意思。而一些核心的概念,价值观则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内容的增与减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哪些概念是需要传递的,哪些概念在传递中容易产生误读,应该需要避免。这是外交话语翻译不同于其他载体翻译的特点。同时这些名人名言的引用和翻译塑造了我国的国家形象是重视国与国的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国与国间的文化交流,不干涉他国内政,加强合作,求同存异的大国风范。
参考文献:
[1]胡开宝.国内外外交话语研究: 问题与展望.外语教学. 2018(4).
[2]胡开宝,田绪军 .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的中国外交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国外语.ttt2018(6).
[3]Xi Jinping.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Ⅰ[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14.
[4]Xi Jinping.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II[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17.
[5]黃艳春.外宣翻译应以异化为主[J].语言文字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