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化、优质化。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旨在提高其语文知识水平,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人文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教师应该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语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更要让学生领略蕴含在知识中的文化内涵,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开敢于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水平。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实用的、有效的语言技能,从而形成更好的语感。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并创设良好的运用环境,真正实现语文知识与运用相结合。
例如,在《春》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积累优秀字、词、句的自觉性,并在他人的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和作文水平。在课堂上,积极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春的美景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领略到春之美、春之醉;并创造合适的语境,让学生总结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针对课上学习内容,教师让学生仿写《夏》,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任何学习都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基础,没有了思维活动,学科学习将不复存在。因此,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学科是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做支撑。
目前,情境式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教师应该将情境式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文知识并积极思考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提高;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思考相关的语文问题,活跃思维,梳理思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不断观察身边事物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背影》的学习中,老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们会回答:先通过外貌描写,再通过动作描写,写得如此详细,是为了表达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爱。老师继续提问:文章详细写父亲的穿戴,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父亲的糟糕穿戴与作者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父亲对“我”的感情。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語文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学科,具有语言之美、文化之美。学生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要重视学生美的体验,让其感觉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从而体会语文学习之美;要透过语文知识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获得美妙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文化之美。除了学习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创新的意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便能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受语文
的美。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知识体验和情感领悟,从而领略济南的美景,领略文字之美,促进学生美的体验。
四、进行德育渗透,促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语文也是一门语言的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语文教学应该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历史人物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语文知识的传播植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其树立远大
志向。
例如,在《黄河颂》的学习中,老师结合黄河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
精神。
总而言之,面向学生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程,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晓丽、苟嵩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学周刊》2019年第3期。
[2] 刘学利《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学周刊》2019年第32期。
[3] 吴万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课程教课与改革》2019年第43期。
[4] 唐泰年《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课程教课与改革》2019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