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红
摘 要:为增强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和工作,教师需要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在学生職业生涯规划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职业核心能力 整合策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确保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技术复合性高、智能化与专业性强的新技术岗位,中职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语文作为贯穿中职教育的重要学科,存在理论教学与职业教学相脱离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的应有价值,教师需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一、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1.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要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工作岗位中必不可缺的核心人才。
就目前来看,职业核心能力已然成为各领域招聘人才的必备要求,用人单位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影响其后期建设与经营水平的基础。因此,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同时,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便在工作期间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更好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
2.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体现了其职业素质,需要学生接触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掌握语言沟通能力,正确理解与传达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第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呈现出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为确保工作人员更好地适应不断更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制定
方案。
第四,合作能力。在工作中,需开展协同合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与其他职业核心能力相比,合作能力具有更好的迁移性与适应性,需通过模拟合作活动等方式获得。
第五,信息处理能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流程和手段。
二、中职语文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在关联
语文是中职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良好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经验,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前景。从某些方面来说,中职语文教育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共通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信息处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而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则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与职业核心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更好地增强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未来众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课程主要分为文化基础与专业课程两种类型。语文是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学科,需严格遵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安排充足的学时,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根本提升。
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而且教学活动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普通高校大致相同,导致学生无法在语文课程中增强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相关课程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语文教师遵照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但也会使学生无法将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在一起,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3.教学评价方式不客观
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依然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一致,教师将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因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在同种评估标准下,极易出现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对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四、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整合策略
1.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教学的方法。将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协调基础教学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在此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要求学生背诵或完成作业等方式来掌握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而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安排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下发学习任务,如合作朗读课文、组内竞赛古诗词背诵情况等,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知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增加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
引入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目标与任务,确保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为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可将课文内容作为学生重点交流话题,让学生找寻出课文中的兴趣点。还可以将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热点话题作为扩展学生视野的重要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之间的谈资。
其次,拓宽教学资源渠道,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查询方式收集资料,通过操作各类信息平台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中的数据化与信息化。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并应用可以获得的资源寻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3.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工作。在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中职院校的教学特征,将写作题目与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对专业课的知识进行运用,加深理解。
同时,要严格遵守因材施教的方针,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作为分层标准,目标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拟定难易不同的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自身语文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因中职院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不同,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应将学生的基础听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聆听教师的讲解,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表现自我,增强逻辑思维水平。
5.优化教学评估标准
为使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得到根本提升,教师还应对原有的教学评估机制进行不断优化,使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水平。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合作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为重要标准,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信心,获得更多的职业核心能力。
总而言之,将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根本需求进行教学,严格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中職语文的教学质量,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激烈的就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铄芬《指向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李宁《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学周刊》2018年第15期。
[3] 迟海英《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
[4] 冯静《论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中国培训》2016年第22期。
[5] 张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6] 吕劝《移动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