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更多教师开始关注教学创新的问题,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既具有奠基作用,也具有综合性、思想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其中,对于识字教学而言,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學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化课堂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为此,教师应摒弃此前刻板的施教模式,给学生创造生动而又充满活力的情境化识字课堂,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积累知识,学习更多的汉字,进而为他们的阅读、写作夯实基础,还要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端正其书写姿势,掌握汉字学习的技巧,使其书写较为规整,并逐渐提升写字速度。最终在识字学习中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不仅能够促进交流,是重要的“工具”,也是中国民族文化象征的载体。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汉字也几经演变发展,不仅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刻板施教、死记硬背、识字教学流于表面等问题。通过情境化课堂展开识字教学,有助于使识字教学更生动、更有深度、更容易被学生所
接受。
1.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中提到“应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构建情境课堂,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快速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识读更多的汉字,并深切感受汉字的形态美与结构美,理解汉字文化。
2.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新课改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双方的协同发展。有的教师习惯于“定式讲授”,在课堂中多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教师讲授汉字写法、拼音、读法,让学生跟读并记忆、组词、造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师生间的互动仅限于课堂提问,教师更倾向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有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多为短暂记忆,由于不理解或掌握得不透彻,学生会出现记得快、忘得更快以及混淆字形等一系列问题。
3.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字理识字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有效方式。但教师若是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汉字的字形、如何分类,反而会增加教学难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将自理识字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汉字基本演变史的基础上,掌握识字技巧与方法,便能够让学生正确理解汉字书写的笔画、笔顺、偏旁及间架结构等。
二、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为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促进教学创新,实现对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应让识字教学、情境创设更具科学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便全员的共同参与。
2.适宜性原则
小学生因年纪小,生活阅历有限,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应用情境化课堂促进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需具有适宜性,既不宜过于浅显,以免使学生产生“识字学习不过如此”的想法,也不能过于深奥,避免在进入情境的过程中浪费太多时间。应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深入探索。
3.延伸性原则
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积累,扩展其语文视野,单靠教材内容、课堂施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以用充实语文情境化课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体验,使其感受识字的快乐,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延伸教学,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品读汉字、了解汉字,更好地掌握识字的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化课堂、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其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应用以下几种情境化课堂教学方法:
1.运用生活化情境,提高观察能力
为了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识字技巧,更具有认真观察生活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语文素材。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构建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即走进西双版纳,感受热闹、欢乐、期盼已久的泼水节。教师还可以联系汉族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傣族同胞共庆佳节时的喜悦心情。在教学生“泼”“如”“味”等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见到这些字。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在路过部队时,他们的外墙上写着‘严肃活泼”,还有的学生说“在街上曾见过‘自如民宿”,也有学生说“酱油瓶上有的写着‘味极鲜”等等。教师也可以引入字理教学法,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的特点与区别。同时,联系生活识字,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学好汉字的自觉性。
2.构建生动的模拟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为了使学生深入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与识字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夜幕低垂、湖边阵阵虫鸣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梳理汤姆钓鱼的整个过程,分析他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接着,引入对新生字词的学习,以微课件配合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识读“垂”“甩”“涟”“鲈”“遵”等字,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分享,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形成新的认识,相互之间分享学习感受、识字窍门,使学生不仅认识汉字,更能够运用和理解这些字,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同时,在情景构建中,教师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合作识字的学习中,教师需加强巡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适当地给学生点拨与指导。
3.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实现体验式学习
为了使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更具实效性、创新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寓教于乐,教师还可以用游戏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表演性朗读及带领学生走向户外等方式,丰富情境的构建,促进学生的积极实践、认真积累。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走,我们去植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宜的天气下带领学生一起去植树,在体会劳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其感受到“和煦暖阳”,并在体验中结合趣味记憶法“汇集巨多水辅助种树的是—水渠;植树离不开土、树木幼苗和工具—栽种”等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识字。
4.创建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乐于识字,提升识字效率,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创建游戏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实现教学延伸。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推出“拯救小稻秧”的识字闯关游戏,让学生运用偏旁部首卡片进行组合,能构成最多汉字的一队获胜。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学习新知,更能实现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这样一来,既有助于让学生进行日常的积累,也能使其形成正确的竞合意识。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识字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绝非一蹴而就。为此,教师一方面应清晰认知到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展开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具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特点与生动的识字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进而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识字课堂,使学生产生对汉字的积累意识,为其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鹏《小学语文情境识字教学的策略优化研究—以S小学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2] 王楠《浅谈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12期。
[3] 孟飞《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中国教师》2018年第7期。
[4] 范红英《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才智》2017年第10期。
[5] 莫飞《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