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09 12:19谷华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言活动阅读教学

谷华柏

摘要: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在有效的语言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活动;阅读感悟

新《课标》指出:个性化是学生阅读的一种表现,语文老师应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主张“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黄厚江老师认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语文积累,阅读能力才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体现。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经验略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是靠有效性设问来实现的。在问题设计上,应该把握好三点:一是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就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出相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三是设计的问题要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不要一個问题中包含几个内容,弄得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设计《黔之驴》的课堂教学时,在和学生分析完驴和虎的形象后,随即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写虎的内容比写驴还多,为什么不以‘黔之虎为题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巧妙地点出了文章主题。又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根据文本设计了几个问题:“短衣帮是怎样看待孔乙己的?丁举人谁怎样看待孔乙己的,小伙计是怎样看待孔乙己的?你又是如何看待孔乙己的?”这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探究了文本内涵,还让学生拥有了个性化阅读体验。

二、以理解文本为基础,挖掘文本内涵

阅读的基础是理解文本。语文老师在课前要先读文本,从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读懂文本,弄清文本内涵,设计出相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学会怎么读,学会围绕问题来读,学会确立阅读目标。如在朱自清《春》一课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景物的,接着问:“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呢?对这些景物,你是如何观察的?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描绘的?”通过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具体、升华了。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的重要内容,如果对文本没有理解,就和文本进行对话,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有的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剖析文体知识上去了,我想,这是不是偏离了教学的重心呢?又如何深入理解教材呢?

三、以语言活动为主体,提升阅读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朗诵、讨论、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其中语言活动最为重要,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语言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语,品味语言。当然,品味语言不只是反复诵读,更不是通过讲解就能达到目的,通过语言活动来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如在教《秋天的怀念》时,首先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的关键词,通过品味关键词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讲解课文第三节时,我向同学们提问:“第三节中有一个关键词‘央求(他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如果我们用‘期待替换‘央求,同学们想想,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在思考之后纷纷发言,认为作者使用词语是严谨、准确的,“央求”一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如果用“期待”一词替换“央求”,则不能更好地突出母亲身患重病,忍着病痛仍为儿子着想这一心情。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尝试这样做:在讲完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摘取优美语句或语段,制作成阅读卡片,这样持之以恒,最终形成习惯。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如在教《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将古诗改写成写景抒情散文,这样做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以阅读感悟为载体,凸现阅读本位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出发,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感悟和反思中,加深对文本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心灵和认知上的收获。

阅读感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阅读活动主要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主,需要教师适时进行批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是浅层次、表面的,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层次、关键词等进行点拨,然后再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并加以标记。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阅读反思是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步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其他的见解吗?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以此来深化阅读活动。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心得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是老师的适时点拨。老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方向,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际中,要以设计有效的问题为核心,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因此,老师应该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阅读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语言活动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升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效果
以体验式故事教学为载体促进的幼儿语言能力
对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作用的认识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精心设计语言活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研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交际法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