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洁
摘 要:阅读是主观性、思辨性的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还原文本情境,而是帮助学生从感知文本情境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只有全面激活学生们的思辨意识,他们的认知体验才能与个人生命体验充分融合,才能在阅读中汲取到营养。因而强化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是提升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价值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中年级 语文阅读 思辨行为
阅读与思考之间是难分难舍的,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只有当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时,才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经验;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思辨意识,学生们从文本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才能在其个人成长中发挥作用。因此,无论是以何种形势组织阅读活动,思辨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意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中年级阅读课堂中的思辨
要想在中年级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教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思辨行为以及思辨行为在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现状。只有对这些内容有了清晰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对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行有所依,有条不紊。
阅读课堂上的思辨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融注到阅读之中,自觉依照自己的想法解释文本內容、文本现象的行为,这也是对文本创造性解释的行为。正因为有了思辨行为的存在,不同的主体在阅读同一篇文本时,才会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在中年级语文课堂上强化学生的思辨行为,是中年级阅读活动中关照学生个性、践行生本理念的需要。
然而,目前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思辨意识并不强,对文本的思考仅停留在表层含义上,阅读思辨浅层化、表象化,根本达不到较高的思维层次。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则多依靠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课堂思辨成果是在教师强烈干预下获得的,根本不能称之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这一阅读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趣味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认知体验的获得,影响了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辨意识的养成。它与当下阅读教学的形势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相违背。因此,作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最佳伴读者,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唤醒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
二、如何强化学生的阅读思辨行为
“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任何学术研究都是为实践应用服务的。只有当我们对阅读思辨理念的研究真正影响到中年级阅读课堂的构建时,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才不会白费。所以,接下来我将就如何强化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思辨行为进行论述。
1.多维导入,增加思辨素材
要想让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积极思辨,教师必须在阅读课堂组织的过程中充分唤醒学生的个人生命体验,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直接性感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的素材支持下,获得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认知。因此,要想强化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我们不妨以多维情境导入课堂。
例如,在对《观潮》的感知过程中,我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大潮来临时场景的视频,然后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展示的是何种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这个景观如何?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将该壮丽情景讲述给自己的同伴吗?”接着,学生们转述视频内容,在对视频内容的个性化描述中,形成了对涨潮场面的初步感知。
随后,我以“在涨潮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感官震撼呢”“你可以用优美的语句来形容这些‘震撼吗”等问题,引导学生们对涨潮的细节进行描述,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觉接近文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在学生们化用文本中的语句,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之后,我再次询问学生:“这些描述分别描写的是涨潮的哪个阶段呢?又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涨潮画面的呢?”学生们在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与思考中,深化了对涨潮画面的感知。
在对该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多维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多维情境的支持下获得了丰富的思辨材料,并在多重感官的体验下,充分刺激了他们的大脑中枢,提升了自身的阅读思辨热情。
2.读前设问,引起思辨行为
小学生尚在成长中,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不强,并不足以让其在主动阅读中获得深度感知。因而要想强化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思辨行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课堂思辨行为的引导作用。而提问是教师影响学生主动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所以,要想强化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教师不妨以读前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延伸学生的阅读思考维度,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主动性认知。
例如,在让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解读课文《麻雀》时,我先用PPT呈现出如下问题:
小麻雀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落到地上后,小麻雀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老麻雀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猎狗在发现猎物后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在发现猎狗后,老麻雀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它会做出这种反应?
学生们在上述问题的指引下,纷纷阅读文本,在思考中获得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该自主阅读过程中,我以读前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然后让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文本,进而在充分的阅读思辨中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提升了阅读效率。
3.活动组织,加强同伴交流
阅读的过程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分享交流的过程,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中不断充实的。因此,要想强化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思辨行为,教师不妨以组织阅读交流活动的方式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在共读中倾听他人的感受,在分享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知。
例如,在对文本《精卫填海》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名为“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的主题讨论活动。
首先,我公布了讨论主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与精卫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在课下进行讨论。然后,我以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的方式,展示各组的观点,并将学生们的观点依次写在黑板上。随后,我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一一配对,让其以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自由辩论、自主交流。最后,让学生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说出结论,并以全班讨论的方式确定最终答案。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精卫鸟形象的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辨和不断交流讨论中,确定形容精卫主要特点的词语,以此锻炼了他们的思辨意识和取舍能力。
4.个性展示,肯定思辨能果
阅读活动是一个指向过程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同、研读和思考的方向不同、获得的阅读感悟也不同。因此,要想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辨行为,教师就要以个性化阅读成果展示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思辨行为,让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成果展示中,感受到主动思辨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在对《风筝》的阅读展示过程中,我对学生们说:“只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那么本次阅读就算是有效的阅读。你们今天的阅读有效吗?”
学生们在该问题的引导下纷纷展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成果。有的展示了自己根据文本描述绘制的“幸福鸟”图案,有的展示了自己从文本中总结出的“放风筝的流程”,还有的说出了自己对文本最后一句含义的创意解读。
然后,我对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成果进行一一肯定,并从中选取最具创意的作品张贴到教室的作品展示栏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充分肯定下提升了自身的思辨热情,强化了自身的思辨意识。
综上所述,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思辨行为,无论是对激发课堂活力,还是对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想强化中年级学生的思辨行为,教师就要在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提供足够的思考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存会《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路径》,《新課程研究》2019年第22期。
[2] 邓海霞《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3] 高玉凤《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