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胜楠 张卫卫 王 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肝胆胰脾疝外科一病区,河南洛阳471000)
胆总管结石在胆总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占所有入院就诊患者的5%,其中肝胆管结石约占肝胆管系统疾病的4/5[1]。手术是治疗胆石症的常用方法,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诊治胆总管结石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ERCP 虽然较开腹手术具有易操作、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和创伤小等优点,但仍属于侵入性的手术,仍会引发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3]。预见性护理被用于多种疾病围术期护理,但胆石症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4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降低胆总管结石ERCp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14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 取石者;年龄>18 岁者;患者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者;精神类疾病史者;意识障碍者;合并其他影响疼痛的基础疾病者。观察组男42 例,女28例,年龄46~63 岁,平均年龄(51.59±5.89)岁,结石3 枚以上者5 例,病程2 月~5 年,平均病程(3.76±0.58)年。对照组男46 例,女24 例,年龄42~65 岁、平均年龄(51.32±7.59)岁,结石3 枚以上者6 例,病程2 月至5 年,平均病程(3.79±0.69)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ERCP 后常规干预:围术期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饮食管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①组建预见性护理干预小组,由3 位护理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和1 名医生担任小组指导老师,小组成员搜集既往病例及相关文献,列出ERCP 术后并发症及可能高危因素;针对相关风险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确定预见性干预方案,并由指导老师为小组成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②术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向其解释ERCP 手术具体流程,宣教术后并发症及发生原因、对预后的影响等;③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引流管及引流液情况,出现引流液性状异常者应及时记录、报告医生;嘱患者术后半卧位休息,饮食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避免增加胃肠压力。
1.3 评估标准:疼痛模拟评分(VAS)[4]得分0~10分,根据患者主观印象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消化系统疾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GIQLI)共36 个条目,每个条目得0~4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24h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VAS),术前、术后1 个月评估患者生存质量(GIQLI)。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组内对比行配对t 检验,两组间对比行独立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和Fisher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感染、消化道出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术后24 h,两组VAS 得分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增幅更小(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术后1 个月后,两组GIQLI 得分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增幅更大(P<0.05),详见表3。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表2 两组VAS 得分对比 (±s)
表2 两组VAS 得分对比 (±s)
注,与同期对照组对比,aP<0.05;与同组术前对比,b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 t 值 P 值观察组 70 1.24±0.37 1.99±0.52ab 9.832 0.000对照组 70 1.30±0.34 2.71±0.72b 14.816 0.000 t 值 - 0.999 6.783 P 值 - 0.320 0.000
表3 两组GIQLI 得分对比 (±s)
表3 两组GIQLI 得分对比 (±s)
注:与同期对照组对比,aP<0.05;与同组术前对比,b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个月 t 值 P 值观察组 70 91.09±13.80 121.80±9.38ab 15.398 0.000对照组 70 89.38±14.67 107.65±9.37b 8.781 0.000 t 值 - 0.710 8.929 P 值 - 0.479 0.000
预见性护理是在护理前及护理中,预测护理对象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和目的,早期有效干预,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干预效果[6]。朱英等[3]学者的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陈秀娥等[7]学者的研究也获得相似结论,并指出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高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但受限于医疗资源、护理人员素养等原因,目前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应用率仍较低,相关临床研究也较少。故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胆石症ERCP 围术期,以验证相关研究结论,并为推广预见性护理干预提供信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样本量较小等因素有关。同时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确有利于降低ERCP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8]。出现这种状况,考虑与预见性护理的各类优势有关。
ERCP 作为微创手术,其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作为侵入性手术,术后疼痛仍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24 h 疼痛较对照组更轻,说明预见性护理也能降低ERCP 患者术后疼痛。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护理人员意识到监测术后疼痛的重要性,于围术期对患者展开相关知识宣教,并主动使用各类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手段为患者缓解术后疼痛,因此更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强度[9]。本研究数据还显示,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更优。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也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致使术后近期生存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缓解胆总管结石ERCP 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近期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