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机制 提高服务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纪实

2020-06-09 04:49张承祥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区特派员农业大学

文/张承祥(安徽农业大学)

2009 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农业大学按照国务院、科技部有关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积极主动地投身精准扶贫、科教兴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在安徽省科技厅的组织和指导下,安徽农业大学创新服务模式,疏通服务渠道,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县域产业联盟专家等方式,深入农村一线创新创业和开展科技服务,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省委省政府誉为安徽省“最接地气”的大学。2014 年至2019 年,安徽农业大学累计选派643 名专家、教授,担任省级以上科技特派员和省级“三区人才”,占全省选派总数的四分之一,赴全省31 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服务地方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10 月,在科技部举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 周年总结会议上,安徽农业大学受到了科技部通报表彰。

一、强化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的选派和能力提升

安徽农业大学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各项工作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到“三区”开展服务,全力保障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同时,确定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主管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1.加大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选派力度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安徽农业大学积极选派理论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担任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2019 年在任的110 名选派人员中,85.3%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其中正高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以上。

2.加强对全省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能力培训

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参与全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一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全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的培训工作。2014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每年开展6~8期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培训工作,每年在校培训的人才超过500 人;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相关市、县区协作,因地制宜地联合开展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能力提升贡献力量;三是组建跟踪服务专家团队,为培训对象的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四是不断丰富培训方式,在组织集中研修、跟踪服务的基础上,还相继开展了远程视频教学、远程诊断服务、微信群交流、QQ群指导等线上培训活动。

二、创新服务模式,为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安徽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优先将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选派至重点贫困县(市)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精准扶贫的持续动力。2019 年,安徽农业大学选派的110 名“三区人才”中,有66 人被派至国家重点贫困县,44 人被派至省级贫困县,80%以上定点服务于贫困村。

1.加强大学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一站一盟一中心”共建模式和“四体融合”服务模式,成立校地合作现代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中心10 个,有效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000 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推广体系,为科技选派对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

2.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

在“三区人才”选派集中的县(市)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技术转移、科技推广提供服务。

3.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在“三区人才”选派较少的县(市)区,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选派对象和培训对象“长跑短驻”提供物质条件。

三、强化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积极推行“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计划”,已在金寨县的5 个贫困村、埇桥区的2 个贫困村、颍上县的1 个贫困村、石台县的2 个贫困村、定远县的4 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计划,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村扶贫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全省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1.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为试点,整合多方资源,集中人才技术项目力量,取得了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实践经验

金寨县大畈村是安徽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之一。2014 年以来,通过编制《大畈村产业扶贫规划》《大畈村中心村庄绿化规划》《大畈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制订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全程跟踪服务等措施,重点扶持该村发展高山有机稻、高山茭白、特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发展高山有机稻1125 亩, 带动贫困户43 户,实现亩产翻番,亩均年增收1500 元,户均年增收3000 元;利用抛荒水田发展高山茭白90 余亩,带动贫困户7户,户均年增收6000 元;扶持生态养殖场2 个,年出栏大别山黄牛200 余头、黑毛土猪500 余头。指导建设了集中式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示范工程,日处理达15 吨。目前,该村已由5 年前的特困村,变为产业发展、宜业宜居宜游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并于2017 年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为了扩大产业扶贫成果,2017 年起,在总结大畈村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在金寨县、颍上县、石台县、定远县、埇桥区等区域的10个贫困村开展。

在推进工作中,安徽农业大学按照“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团队作战、跟踪服务”的原则,依托产业联盟专家团队,与驻村扶贫工作队、有关镇村合力推进,共同帮助试点村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选择了2~3 项适宜发展的脱贫产业,专门选派专家到村入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为试点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高效、及时的技术指导。

2.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组建73 个县域产业联盟专家团队,建成了一支稳定、活跃的产业扶贫服务队伍

安徽农业大学围绕所在地区的主导产业,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的理念,在全省组建了73 个县域农业产业联盟,建成了一支稳定、活跃的产业扶贫服务队伍,这支队伍常年有350 多位专家奔波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地区送去一项项技术,扶起一个个产业。

这支队伍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报道30 余次。2018 年11 月23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16 版整版报道了安徽农业大学组建73 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服务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安徽省委副书记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产业联盟专家群体被评为安徽省“2018 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3.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构建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搭建了一个永久、驻地的产业扶贫支撑平台

为了能够给贫困地区提供持续、有效和驻地的平台支撑,2013 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3 亿元,分别在金寨县、临泉县、颍上县、定远县、埇桥区等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建立了“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皖北综合试验站”“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和“农区草牧业特色试验站”,搭建了一个个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政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永久的、驻地的产业扶贫和农技推广支撑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勇于创新,通过在扶贫开发重点县投入大量的创新资源,构建以“一站一盟一中心”为重点的校县共建模式和以“四体融合”为主线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安徽农业大学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带领地方专家和农技人员,积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土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搭建了永久、驻地工作的科技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三区特派员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