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青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先贤祠于1791年建成,是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
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
走进先贤祠的地宫,灯光一下暗了下来,陡然让参观者肃然起敬。同去的法国友人罗朗特意将我引到通道边的一尊石棺旁,做了特殊的介绍。他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很了不起,因为他的一项发明让全世界的盲人‘重见阳光’。”
原来,这就是路易斯·布莱叶的石棺。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是全世界盲人的福音。他生于法国库普雷小镇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庭。三岁时,因一次意外而致双目失明。12岁时,他进入巴黎盲童学校(世界上第一所盲童学校)学习,长期致力于触摸式读写系统的革新。布莱叶聪颖好学,但苦于缺少盲文书籍。12岁时,一位退休军官来校讲授一种军队使用的“夜间书写”符号,布莱叶受到启发,开始研究以凸点代替线条的触摸盲文。15岁时,形成了一套由6个凸点加上空白,有64种变化的法语盲文点字。他想,每个人都有两个肩膀、两臂和两个膝盖,在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个凸点,不就成了放大的6个凸点了吗?多么有意思的6个点啊!经过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拟定出来了。1837年正式定稿,1838年出版了第一本6点制盲文读物,此时的布莱叶还未满30岁。布莱叶逝世后,他发明的6点制盲文逐渐为世人承认。1887年,布莱叶的盲文被国际公认为正式盲文。1895年,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创造者,人们将他的姓——布莱叶作为盲文的国际通用名称。
盲文,这种神奇的触摸文字,只用6个点的不同排列就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字和思想在指尖流淌,让数学、科学和音乐这些人类的文明符号随着指尖的滑动在盲人的心间传递。盲人通过指尖的触摸,就可以像我们用眼睛一样来感知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发明!这真是一道穿过云层的霞光,让黑暗中的盲人见到了阳光。有了盲文,盲人就能更好地接受教育,盲文是盲人教育的基石,更是消除贫穷和障碍的重要工具。盲人学习了盲文,就能实现自强自立。
法国巴黎先贤祠(图片来源:新华社)
1852年,巴黎皇家盲人学校正式采用了布莱叶的6点制盲文,而此时他已病魔缠身,不久便去世了,年仅43岁。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和文化先贤,对处于文明饥渴状态的世界进行发明和创造,这就是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先贤祠的伟大,就是将这些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路易斯·布莱叶是对全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先贤。我对这些先贤充满着敬意,因为世界有了这些先贤,人类的文明才能够减少在黑暗中的摸索,尽快被引向阳光。这些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奉献的先贤,就好比是引导盲人的路易斯·布莱叶,他们终其一生奉献自己的时光和智慧,将人类文明引向康庄大道,实在是我们的福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国的先贤祠是对全世界先贤的致敬。有了她的存在,才能够时常提醒我们从哪里来,谁是引导我们的先贤,让我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