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兰 丁志峰
【摘 要】太平锣鼓源自戴埠镇的“太平军锣鼓”军乐,有着独特的家国情怀文化内涵,已经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为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锣鼓文化”进校园,成为当前太平锣鼓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校园活动;学校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119-02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Homeland Feelings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Education
——Take the Campus Inheritance of "Taiping Gong and Drums" as an Example
(Daib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iyang City,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China) BIAN Hailan DING Zhifeng
【Abstract】Taiping gongs and drums originated from the military music of "Taiping Army gongs and drums" in Daibu Town. It has a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and has been listed a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f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main place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choo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an create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aiping gongs and drums. Therefore, "gongs and drums culture" entering camp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aiping gongs and drums. Measur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Cultural inheritance; Campus activities; 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太平鑼鼓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诞生于清末,由驻扎在戴埠地区的太平军创作形成,是行军作战时所使用的一种信号,属于传统鼓乐的一种;与其他的用于传递信息的号令式军乐不同,太平锣鼓博采众长,具有乐器繁多、节奏明快和配合严谨等特点,能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因此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小学校园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借助太平锣鼓进行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能充分发挥太平锣鼓的优势,让学生在训练实践中获得节奏感和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实现课余生活的丰富与拓宽;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与培养,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探究了解其形成产生的背景以及深层文化内涵。
一、太平锣鼓发展现状分析
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艺术形式首先引起了研究相关历史的人员的注意,由民间走向殿堂,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锣鼓文化”进校园的活动顺势展开,成为戴埠小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校本课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戴埠小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拓宽,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其观赏性与实践性更加显著,太平锣鼓已经成为本校的一项特色项目。
二、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活动开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和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的机会,是促进学校发展,实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实践效果并不十分乐观,各种实践性的文化活动止步于教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能更深入地对相关信息与内容进行实践与探究。在太平锣鼓应用与小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之后,为了将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学校在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中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以有效保障太平锣鼓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这一活动目的的实现。
三、借助太平锣鼓校园传承,保护文化的独特色彩
太平锣鼓这一文化形式产生并流行于戴埠地区,兼具南北方锣鼓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既是保护文化地域性和独特性的需求,同时也能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将太平锣鼓的教学融入学校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实现学生素养和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太平锣鼓这一文化活动形式结合了南北方锣鼓的特点,又融合了军乐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在小学的文化活动中进行太平锣鼓的教学与训练,能借助其节奏性强的特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太平锣鼓的教学与音乐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创编新的曲目,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与实践中,实现太平锣鼓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扩展,从而为实现其传承与发展,保障文化的多样性提供支持。
四、借助太平锣鼓校园传承,推动文化的持续发展
将太平锣鼓的教学与训练融入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践活动中,能使校园的文化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校园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为太平锣鼓这一文化形式的传承与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在“太平锣鼓进校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推动太平锣鼓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对太平锣鼓的活动形式进行探究与创新,开拓更加丰富的应用与实践方式,转变其只应用于节日庆典的传统活动模式,使其能通过更加广泛的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太平锣鼓这一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为增强文化的活力,推动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五、借助太平锣鼓校园传承,引导学生的思想认知
将太平锣鼓的教学与训练融入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对太平锣鼓这一文化形式的了解与熟悉,使其更加深入地认知太平锣鼓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思想认知的发展,为实现太平锣鼓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思想认知的发展奠定基础。太平锣鼓这一文化活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需要团队成员之间通过紧密默契的配合,以保障活动实践的有序进行,是对成员之间默契程度的考验。在“锣鼓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锣鼓曲目的练习与表演,能为学生的联系与互动创造机会,帮助其产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观念,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提升活动实践的完成度,从而在拓宽太平锣鼓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推动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创造机会。
六、借助太平锣鼓校园传承,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太平锣鼓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中蕴含了强烈的家国情感,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太平锣鼓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体会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从而实现太平锣鼓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家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锣鼓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太平锣鼓这一文化活动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锣鼓文化宣传展览馆,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对锣鼓文化传承人进行采访,帮助学生探究太平锣鼓的产生背景,使其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感知太平锣鼓中展现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国情怀,促使学生产生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激发其家国观念,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太平锣鼓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与保障。
七、结语
在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太平锣鼓这一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传播与实践,不仅能为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与环境,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念的发展,为其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献:
[1]张倩.家国情怀的传统构建与当代传承——基于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的文化考察[J].学习与实践,2018(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