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霓 凯定吉
摘 要:教师是影响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师层面存在差异,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都会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基础”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该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师;学习效果
Abstract: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Basic of Computer Programming”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the study found that: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s of the“Basic of Computer Programming”course at the teacher level. Teaching attitude,teaching method,teaching content,and teaching capabilities will all have an impact on the“Basic of Computer Programming”student learning effect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Basic of Computer Programming”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basic of computer programming;teacher;learning effect
0 引 言
習近平同志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教育强国,就要把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重大工程[1]。帕尔默认为:“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认同与自身的完备。”因此,进行本科教学改革,要将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体现其关键地位[2]。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本科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挖掘教师的潜能,西南交通大学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作为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依托学校的教改项目,以教师的视角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现状与研究假设
1.1 研究现状
首先是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相关研究。学术界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高校的推广进行了多个角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开展以及遇到的瓶颈。学者张红梅[3]认为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单调,在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严重、与其他高校间交流机会较少、学生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脱节。刘倩[4]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具有方法难掌握、思路难转换、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教学方式不当,学生没有全身心参与课堂,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拓明福[5]指出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C语言课程十分困难,因为该课程不仅相关概念多、方法较新,而且入门也很难。
其次是关于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首先来厘清效果的概念,《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对“效果”的解释是:由某种做法或因素所产生的结果、成果,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由某些行为对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研究,许翠梅[6]认为教育环境、教材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实践教学会影响学习效果。汪雅君[7]等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发现,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对课程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关于提升学习效果的研究,诸葛语丹[8]认为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王佑镁[9]认为学习效果提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直接通过老师的指导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个是以大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教育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继而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是关于学习效果评价的相关研究。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升情况,从而判断提升情况的深度和广度。李慧杰[10]认为学习效果评价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或提高程度,强调学习成果的有用性。廉瑛[11]认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在评价前期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采取多主体的评价方法,从同学、学生自身、导员和任课教师的眼中认识不一样的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探讨两个方面,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如何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方法较少。另外,学界关于学习效果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提升上,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学术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影响力研究尚存不足,因此对影响“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2 研究假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李煜凯[12]提出教師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居于主要地位,因为教师负责课程开发、课程运作以及构建,因此不同教师学术水平、教授能力、道德水平的不同,对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余蓉蓉[13]指出教师强调的学习目标、教师在不同学习内容上的时间分配、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的提问,以及教师对于课堂展示的引导,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业表现产生影响。
郝林青[14]提出要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纳入教学质量评估当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是否以学生为主进行知识构建,课堂教学氛围是否轻松,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综合培养,教师是否以引导的方式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等。
大量的文献已经表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会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师层面存在差异。
H1a:教学态度不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H1b:教学方法不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H1c:教学内容不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H1d:教学能力不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注重以学术界经典的文献著作等作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为研究主体制定问卷。本论文中学生层面测量采用李克特的五点量表,就每道题所表述的内容,被试者依据自己的看法,在“非常符合”“有点符合”“不确定”“有点不符合”“非常不符合”这几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答案,其得分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1分。
2.1 预测试
2.1.1 预测问卷的效度
问卷效度的测量以内容效度为主。本问卷题项以一些已完成的信效度较高的问卷作为参考,并经过与相关专家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相关题项,确保了问卷的效度。之后笔者选取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通过对他们阅读题项,要求他们表述所听到题项的意思,核实对同一题项不同人的理解是否完全一致,对于理解有差异的题项进行修改。再重复这一程序,直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题项的理解完全一致,进而形成正式的问卷。
2.1.2 预测问卷的信度
本问卷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内部一致性验证,预测试共发放121份问卷,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系数越大,表示试题间的一致性越高,也意味着所测出的态度同质性越高,内容取样越适当。
由表1可以看出Cronbachs α值为0.938,且教师层面、学习效果的Cronbachs α均超过了0.930,可知问卷可信度非常高。因此本问卷将作为正式的问卷进行使用。
2.2 正式问卷
2.2.1 问卷数据的回收情况
2019年7月开始发放问卷,共发放1 642份,其中有效回收率为92%。
2.2.2 正式问卷的效度
本研究采用构造效度对正式问卷的效度进行测量。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性关系,而在正式问卷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本问卷具有很高的效度。
2.2.3 正式问卷的信度
本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正式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对问卷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整个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72,而且该问卷每一题项的Cronbachs α也均在0.960以上,较高的Cronbachs α表明该问卷具有很强的信度。
2.3 问卷的实施
2.3.1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是整群抽样。
2.3.2 样本数的决定
一般社会科学性研究所容许的样本及母本的抽样误差介于1%至5%之间,在此假设误差不大于5%,且样本数呈现标准常态分配的前提,信赖区间为95%的条件之下,其样本数为:
因此,只要有效样本大于384份,样本即可以达到标准正态分布,便可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而本文的调查问卷为1 642份,大大超出了有效样本数量,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
2.4 测量工具
为研究教师层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通过60道问卷调查题对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上课老师进行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进行测量,教师层面的因子与题项如表3所示。
对于学习效果的测量,通过60道问卷调查题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生在选取学习成绩和学习收获作为因子进行测量,问卷题项来源如表4所示。
3 研究分析与发现
对于学生方面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线性关系、误差项的唯一性、正态分布和无多重共线性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必须满足的。当开展多元回归分析时,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这样反映自变量在概念上可能存在混淆联系,而且还会影响每一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解释力的估计。为保证探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变量解释力,此次研究将确定为多元共线性问题。本研究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方法来断定多重共线性。通常认为当VIF大于或等于10的时候,自变量就有特别深重的多元共线性问题,不能被接受。一般认为VIF在1~5之间可以接受,接近1为最佳,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達到26.013%,其回归的F值为676.660,这表明整体回归模型到达较高水准。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表明教师层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就学效果有正面的影响,H1:教师层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得到检验,假设成立。
教学态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达到7.901%,其回归的F值为676.660,这表明整体回归模型达到突出性水平。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表明教学态度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就学效果有正面的影响,H1a:教育教学态度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得到检验,假设成立。
教学方法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达到24.928%,其回归的F值为676.660,这表明整体回归模型达到突出性水平。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表明教学方法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有正面的影响,H1b:教育教学方法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得到检验,假设成立。
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达到22.831%,其回归的F值为676.660,这表明整体回归模型达到突出性水平。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表明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有正面的影响,H1c: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得到检验,假设成立。
教学能力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达到27.255%,其回归的F值为676.660,这表明整体回归模型达到突出性水平。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表明教学能力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就学效果有正面的影响,H1d:教学能力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得到检验,假设成立。
4 结 论
通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教学态度、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能力的差异会造成“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效果强弱的不同。这一结论对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引作用,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责任,端正教学态度。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作为教师,自身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关键性的。一方面,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准,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好对待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将学生和自己放在一个水平线上,将每位学生放在一个平等层次上,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怀与尊重。当学生感知到来自教师平等的关爱时,他们会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在这样的情感交互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便于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来自学生的承认以实现教学给予的成就感,激励老师的教学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看到教师的认真付出,教师感知到学生的努力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扩充创新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提高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收集并整合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参加学术研讨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通过进修提升自我的知识储备,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新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接触多种多样的思想,接收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发现自身知识量储备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充分阅读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并将适宜内容放进课堂中,做到课堂内容与时俱进。
最后,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水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课程的开展具有很大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很有必要。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收集教学内容并进行筛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开展阶段不断创新,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平时的研究课题和相关科研纳入教授内容当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辩论、实验中学会学习,重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最后,在课后辅导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站搭建师生问答互动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上面分享问题和答案,平台也能方便地查找问题和答案。
总之,教师教学差异对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提升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功能,保证教师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使学生在计算机教育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确保高校教育真正成为计算机精英人士的培养基地,为国家社会建设输送高水平高质量计算机支柱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3(2).
[2]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红梅,拓明福,赵永梅,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J].物联网技术,2018,8(12):106-107+109.
[4] 刘倩.《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深层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0):80-81.
[5] 拓明福,张红梅,李宗哲.《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J].物联网技术,2018,8(11):114-115.
[6] 许翠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106-107.
[7] 汪雅君,吴让科.医学课程CBI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0(4):93-99.
[8] 诸葛语丹,石大建.大学翻转课堂学习效果实证研究——基于“雨课堂”技术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比较 [J].现代教育科学,2019(8):107-113.
[9] 王佑镁.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J].中国大学教学,2010(3):52-54.
[10] 李惠杰,王洁.高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过程化策略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9,6(39):3-5.
[11] 廉瑛.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5):76-77.
[12] 李煜凯.大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分析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13] 余蓉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投入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PISA上海测试 [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8):29-36.
[14] 郝林青.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作者简介:刘霓(1972—),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教学;凯定吉(1972—),男,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