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陈芳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很多课程的考纲考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实例,探讨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104-02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o.8 Middle School of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QIAO Chenfang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a lot of courses examination outline examination sites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requires teachers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nsur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concrete exam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o discus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Keywords】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High schoo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Teaching
隨着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实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才能将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教学要点落实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一、新高考改革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填鸭式授课
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是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课,写下满黑板的笔记要求学生牢记,学生备考时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考试时将所有笔记的内容都照搬进考卷,这种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完全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教学方法,完完全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掌控整堂课的节奏和内容,指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所有观点,没有质疑和辩论的机会。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填鸭式授课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永远都是在抄笔记、记笔记,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很少有学生主动思考。长此以往,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逐渐堆积,学习上的吃力导致心理上更加抵触政治课堂,对政治课的学习越来越没信心,陷入一种学习的恶性循环中。学生没有积极性,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也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缺乏沟通。
二、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
新高考改革要求政治学科的考查内容以学生的能力素养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水平发展。新高考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综合评价。新高考改革后的政治学科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情况。
(一)新的理念和导向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实行之后,政治学科的侧重点一改往日应试教育模式下要求学生获取高分、考上理想学校的目标,逐渐偏向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上。政治学科的核心变化在于改变以往学生囫囵吞枣、捡芝麻丢西瓜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从枯燥烦闷、沉重痛苦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新的理念和导向要求教师以新的理念和导向,重新学习和研究改革后的教学和考试大纲,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政治学习的潜力,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二)新的考查和课程
高考改革后的新编教材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必修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和《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模块进行修习,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选修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组成。选修课程包括《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和《历史上的哲学家》,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有些教材中包含大学学习政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更全面地进行学习以应对新的考查。根据思想政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格外关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政治认同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政治归属感,让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精神需要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及相关思想政治知识,确保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性。
(三)新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中师生关系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类似于上下级别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强烈的距离感,这很不利于新高考改革之后教师的授课。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之前课堂的“专制”教学、板脸教学和否定教学,尝试多给予一部分学习成绩欠佳,对于政治课程难以提起兴趣的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主导者。而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将积极正面的情感渗透进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敢于和教师交流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升其分析表达能力;在课后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关心学生对于课堂的各种情绪,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三、如何将新高考改革对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落实到位
(一)认真研究分析改革后的教材
改革后的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新教材变化,认真研究分析与新教材适应的考试与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在教学中贯彻高考改革后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之后积极与学生交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紧跟教师的思路和步伐,构建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习与备考过程中,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对知识点的内涵理解透彻能把握每个重要知识点,认真把握知识外延可以弄清不同知識点的联系,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就像麻木呆滞的机器,学习令这类学生痛苦不堪。激发学生兴趣也是顺应改革要求的一种方式。在课前教师要做好调研,分析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喜恶,在课上设计相应的环节让学生也能对不喜欢的部分产生好感。例如,在教授改革后的人教版政治课本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时,因为部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理解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教学时用贴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后要求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写出自己的学后感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结语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行,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考验。只有教师、学生齐心协力,在教学和学习中落实这些新要求,那么新高考改革将不再是学生高考道路上的“拦路虎”。
参考文献:
[1]唐满意.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探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