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重度关注的话题。本文借“课堂诊断 ”活动,从课堂的多个维度入手,借一节阅读课的部分阅读片段,谈一谈如何做到“为理解而阅读”。
【关键词】理解;英语阅读;课例片段
【作者简介】仲崇阳,江苏省淮阴中学。
每所学校都需要重视英语阅读课的高效开展。本节英语阅读课选取的是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 4 Growing up Reading I。笔者在这里就结合本节阅读课教学的课例片段,从“课堂诊断”的四个维度谈一谈如何帮助学生为理解而阅读,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材的理解与处理科学性
在充分研究教材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在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极具层次性,实现了多层次、不同梯度的阅读并有相应的任务设计。
读前,授课教师通过师生对话,以中国著名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作为话题,在情境中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目标词汇,使学生能调动积累的语言知识理解语境,为下文的阅读提供了相对应的背景知识,对重点和难点词汇进行了铺垫,成功地实现了语言内化的第一步。
读中,授课教师安排了学生找读。学生通过阅读,填写相应所缺信息。这些信息均是关于韦伯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出生时间、出生地、身高、梦想和所效力NBA球队名称等。通过这样的设计,授课教师成功地实现了语言的分层输入,充分利用简单的图示帮助学生关注和提取有效信息。
读后,授课教师通过韦伯的粉丝在网络上给他的留言:“This guy is amazing! Every time he played basketball, he was just like a hero and his story will leave you flying high!”“Spuds speech was very great. He made us realize that if he can, we can too!”“I am proud of Spuds achievements on and off the court. He has donated his time to several great organizations and childrens charities over the years!”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对韦伯进行理解和思考,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通过小组讨论,以报告的形式回答这两个问题:1.How do you understand “growing up”? 2.What will you do to achieve your dream?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成功地实现了语言的最终输出。
在“课堂诊断”过程中,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最后的小组活动形成报告之前,授课教师可以提前预想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障碍,通过不断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为最后的小组活动积累素材。
二、教学内容主次时间分配合理性
1.教师设置时间量。略读是以很快的速度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对于这类阅读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字数合理地设置时间要求,不要给学生放任的时间,适当减小所给时间量,“迫使”学生适应教师的阅读节奏要求;细节阅读需要扩大阅读视野,增加一次性摄入的信息量。所以,细节阅读题也需要教师根据文本实际和学生实际英语阅读水平,合理设置时间区间。
2.纠正不良阅读习惯。教师在设置阅读時间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习惯于出声或大声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关注每一个单词或意群,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更会影响学生对文章整体性的理解,从根本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还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用汉语的思维理解文章。因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英语理解英语,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3.保证延伸知识时间。执教教师在解读斯巴德辉煌的NBA生涯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既富有挑战又富有情感教育的延伸话题。 Further thinking: “Now that his NBA career is over, Spud is one of the greatest sports speakers and still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thers.” 教师要求学生谈一谈这里 “speaker”的妙处。教师是想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该球员的成长历程,体会其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但是,由于教师给学生消化和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主观认为学生已阅读完整个文本,其实不然。所以,学生整体对这个问题反馈不是很积极,显得无话可说。
三、情感激发巧妙性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改变单纯的知识化学习,让学习丰富起来。执教教师在阅读文本之后,让学生总结斯巴德的成长生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执教教师将生涯历程以一个个盘旋而上的梯状模型的形式呈现,既有效呈现了文本,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其拼搏、不放弃的奋斗历程。
四、思维训练艺术性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加工和解码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而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上述文本的处理过程。因此,在设计阅读理解任务时,执教教师巧妙设置任务的思维含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一个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情境的过程,“课堂诊断”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观察视角、相信教师的“教”和专家、同行的“诊”相互合作,互为补充,一定会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良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