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芹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也更加注重德育,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小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三观还尚未成型,班主任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共同讨论班主任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实践;小学班主任
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班主任来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进行德育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完整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迹。小学生的德育要在日常中进行引导,在生活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师生情作为德育依托
教育不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来进行灌输,而是通过老师关心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老师要立足实际,细心观察学生性格和心理动态,要将关心学生作为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感,从而接受老师的关怀。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将正确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品格,同时,当学生的思想有困惑时,也会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只有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将所思所想和老师沟通,对老师的德育工作也会更加的理解和认同。
在德育中,老师要做学生的向导和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够真正的教导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品格。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表扬学生,通过表扬事情做得正确的学生,才能够给其他学生做表率,起到激励的作用。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感情。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用真感情来对待,学生犯错误时要认真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及时改正。老师更应当表里如一,虚假的感情不能够真正的进行德育工作。
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型,极容易受的不良信息的冲击,老师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三观正处于成型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并不很明确,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冲击,从而阻碍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待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念,巩固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其正确的心理动态不被破坏。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就要和他们多交流,更要了解这类学生的原生家庭,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尽可能多得弥补学生心理的缺憾。同时,老师要注意自身身份的转换,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拉近学生的距离,尽可能地以放松的氛围和学生交流,学生才可能和老师诉说自己的心里的想法,不要用原始的教育方式,不要用原始的批评指责来对待学生,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色彩来看待学生,要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老师要通过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和他人,学会自我调节、自我优化,这样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和相处,学会和同学相处。班主任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等形式,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和挫折。
融入日常实践中
德育课要融入到日常的实践中去,用更加灵活和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能够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标准。老师更要突破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对多样有趣的形式充满兴趣,喜欢追求个性化的事物。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状况,更要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结束语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塑造小学生品格的重要课程。这个课程需要老师进行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在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情况来构建德育管理。老师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品格也至关重要,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榜样,和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老师要作为一个疏导者和心理咨询者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显燕,王振海.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2]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