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推进宪法教育的价值与对策

2020-06-08 10:21纪胜辉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纪胜辉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推进宪法教育,提倡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互动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课后延伸实践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法治学习环境,达到知行合一、共筑美好价值观的目标。

关键词:宪法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ZQJK020)。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各个年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要求上增加了宪法相关内容。宪法教育是国家普法教育的核心,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加强和改进宪法教育的重要途径。宪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遵循认知规律,以精心甄选学习模块确保层层深入

宪法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陌生的,它较少涉及具体事物,且相对远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距。学习宪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宪法信仰,因此在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上要根据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选择安排。《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比较完整的法律知识模块,其中包括了“宪法是根本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人民代表”“依法维权”等。这一册的内容可以作为整个小学阶段宪法知识的指引,并贯穿于不同学习阶段中。比如“宪法是根本法”与二年级的“班级生活规则”模块有关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模块可作对比;“依法维权”与四年级的“网络新世界”、五年级的“班级的主人”等模块内容关系密切。讲解宪法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点滴熏陶,让学生在不断理解和不断接受过程当中理解宪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创新教学手段,以交互式环境课程促进三个互动

(一)采用生活化课例教学,感受宪法的真实价值

课例教学是指以授课加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后,结合生活实例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课例教学兼具了讲授式和开放式的特点,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思所想,再走出理论教学,走进生活。课例教学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为依托,加强了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宪法知识。

仪式作为一种承载和表达,其作用不可忽视。在“宪法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小学生开展宪法晨读无疑是以法涵养新时代好少年的一种好方法。有了仪式的感染作用,并借助教师在主题班会课上讲授的基本知识,学校还围绕“宪法晨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宪法小卫士”行动、“誓做宪法的守护者”家校联盟行动、“法制宣传小分队”建设以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小学生认识到了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宪法时,可以借鉴初中的“一案到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热点问题,选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案例,将教学内容与案例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案例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适时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四年级下册的“同伴与交往”与五年级上册的“学会自主选择”两个主题,教师可以进行班级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与“小伙伴相处”有关的问题,制作追踪计划表,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调查,收集资料,并在学期结束时提交调查报告。这种“螺旋式”教学的做法,目的是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同一主题内容,教学过程遵循“步子要小”的原则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能力。

(二)鼓励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从追问开始的,他们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强意志,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因此,在憲法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孩子的困惑与好奇提供土壤,为他们营造一种安全和利于思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宪法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开始前的十分钟设计为学生们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们提出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这十分钟所创设的教育情境未必能解决孩子们的所有问题,但是会引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便课后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强调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关注其思考力的养成。比如我们组织小学生开展“探索社区”主题活动,以帮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会同情与爱。我们期望将“关心”和“公平公正”引入教育之中,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倾听、尊重、思考他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勇敢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重视课后延伸学习,达到行为与认知相统一

由于宪法知识难度较大,小学生在课堂掌握的知识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做法可能存在偏差,究其原因是没有把课后强化纳入教学体系当中。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才能检验出这些知识是否符合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和接受程度,并以此作行为调整,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宪法意识。

以宪法教学中有关“生态与环境”的内容为例。根据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条规定指引我们向小学生讲授生态平衡、低碳环保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并将该研究作为课后延伸活动,比如开展“保护练江”学生小课题研究。练江被称为潮汕的“母亲河”,它的污染问题得到全社会关注。“法制宣传小分队”的学生通过对练江流域的观察和水样采集,发现下游水体明显比中上游浑浊,水面上还漂浮着生活垃圾和油脂。随后,小分队学生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了电解实验,证实下游水体的污染大部分都来自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学生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还向家长寻求帮助,有队员提出水体修复的想法,在与从事生物医学科研工作的父亲进行多次讨论并进行小规模的模拟后,制造出了圆柱体生态浮床模型示意图。调研完成后,“法制宣传小分队”在学校宪法活动日上,以研究报告、手抄报和漫画的方式,上台和其他同学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课外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能让学生体验宪法对于我们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增强了小学生学习宪法的信心和动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完善的课后延伸工作,将课后强化内容设计成专题自律公约卡。自律公约卡是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表现的连贯书面记载,需要学生自己、老师和家长共同评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联系的、可持续强化的载体。

三、加强引导栽培,以有效的宪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时期进行的法治教育、宪法教育、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倾听和贡献,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看问题,通过转变教学理念、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宪法观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爱思考、会生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锡生.法治教育在依法治国实践中的意义及制度完善[J].人民法治, 2018(16):31-38.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