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飞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与大城市中靠着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中的强烈反差,造成了教育失衡状况,这种状况尤其在音乐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通过“5+5”音乐分层学习方式、“PK式”音乐竞赛等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真正让每个农村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音乐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202-01
在农村,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每年都在锐减,学生总人数少了,但班级数相对却没有减少,这最终导致每个班级的人数由原来的五六十人变成了二三十人,“小班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在音乐教育教学上,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音乐“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采用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农村小班化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关注“分层教学”,研究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
(一)空间优化,目标分层
小班化的班级一般不超过30人,因此要将上课空间充分利用。此外,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设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歌曲《包子、剪子、锤》一课时,设计的歌唱目标——C、D类学生能够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B类能在前面的歌唱基础上更能通过有跳跃感的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A类学生能在前面基础上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边唱边跳。
(二)“5+5”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音乐课和其他学科的特性不一样,时间充足是学生学好音乐最重要的前提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笔者提倡每个孩子人手一本《音乐成长记录本》,记录本用于孩子记录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并利用课前5分钟的预习和音乐课前的情绪调动以及课堂上最后5分钟的展示评价,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通过一个月、两个月乃至一学期的表现后,翻开他们的音乐成长记录本,他们能直观地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在音乐课上取得的不断进步,并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积极性,拉近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与亲切感。
(三)“PK”教学,以“赛”促学
学校的音乐活动一定要遵循孩子已有的音乐经验来进行设计,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听赏作品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珍贵的“感觉”一定要让每个孩子自己去感受。因此,在小班化的音乐课堂上,笔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个孩子的“音乐感受”。在设计音乐活动时,笔者可以通过由简入深的音乐PK竞赛式活动去“说”、去“表现”音乐。这种音乐活动的形式可以在一节课的最后,更适合一个单元的复习课,原则是每组各个层次的孩子在歌唱、听赏与合作表演等形式中进行PK,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所在的小组争得象征荣耀的“音乐之星”。
(四)课后辅导,从“面”到“点”
几年来经过反复论证,针对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笔者确定了以“笛子”为特色的课后乐器的分层辅导项目,以此能较快地帮助后进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音乐,体会音乐课带来的快乐与自信。一年级上学期就加入竖笛教学,学习三年后,到四年级转成“竹笛”。通过6年不斷的分层指导,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小学升入初中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乐器的基础上能更快地学唱歌曲,更真切地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此外,笔者还编写研究性音乐分层“校本考级”材料《学堂乐歌》和《丝竹音韵》,鼓励人人考级,让不同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享受成功的喜悦,为终身学习、享受、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搭建舞台让“留守儿童”自信“绽放”
在以往的校园生活中,农村学生很少有与音乐相关的课外活动。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展示舞台,笔者经学校领导同意成立了“音乐小舞台”。音乐不分彼此,每周的周五,学生都能带着自己的音乐梦站到舞台上用稚嫩的歌声和笛声展示最美的自我。此外,学校还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市级和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中登台表演,并请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观看,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并与学生一起琢磨改进,学生们都很珍惜这样机会。活动开展多了,他们的胆子大了,音乐表现力强了,连动作也变得更自信优美了。
“小班化”背景下的音乐分层教学是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采取“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策略,对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对于提高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农村的一线音乐教师都应该去更进一步实践与探索。相信通过音乐教师不断的努力与研究,“留守儿童”们一定能“唱响”属于他们的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