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一棉
摘 要“生本课堂”是一种与考本、本本、师本、分数课堂不同的新的教学理念,它追求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以及健康发展为核心,想尽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析建构“生本课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08-01
“生本课堂”的提出是对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旨在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提供新的教学依据。但是如何践行“生本课堂”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基于此,笔者在研读生本理念、精准把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梯度探究引觸深度思维的发生
笔者发现近年来提问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问题多而繁琐、杂而随意、问题设置过难或过易,总而言之,问题的设计不当,没有发挥出提问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们重视核心问题的设置,尽量做到提出的问题具有新度、深度、强度,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变化。
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时,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分析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情感。为了顺利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学生们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文章中共涉及了几件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件?
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闰土的喜爱之情,你能找到相关内容吗?
笔者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旨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同学们也积极配合笔者的教学进度,一边细读文本一边回答笔者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阅读效率,也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阅读任务。
二、落实大课堂观,让学生全程参与引诱积极的学科倾向
“生本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无论是在识读生字词,还是在文本阅读,亦或是写作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一改过去边领读边分析的教学模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无论是在阅读文本环节,还是在分享读书心得或者提出疑惑的、解答疑惑的活动中,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当然,学生们能力有限,尽管集中了大家的力量还是有一部分问题没有解决,此时就需要笔者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考瓶颈,重新进入到自由学习中。
三、重视实践运用,让学生经历过程引发深刻的体验感悟
教材与实际生活脱节是教学中存在已久的难题。因此,笔者在践行“生本课堂”理念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活动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们走上街头,完成一份关于“如何保护地球”的调查报告。这一新颖的实践活动立即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不等笔者催促,他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调查计划: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你能做到节水、节电吗?你曾经参与过哪些环保活动?你认为地球水资源还能使用多久?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呢?拟定调查问题后,在征求了笔者的同意后,学生们分小组走上街头,随机挑选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学生们把调查的结果整理成册,并填写自己对这次调查结果的看法,由此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的迫切性。结束了调查活动后,笔者将保护地球的重任交给了学生们,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挖掘隐性文化,让人文精神渗透学科教育教学的内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文教育也成为了教学目标之一。而“生本课堂”中的以人文本、为学生着想的理念主旨也与人文教育相适应。因此,挖掘语文教材背后隐含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成为了建构“生本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篇故事时,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廉颇的知错能改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文章中涉及的家乡情怀和爱国精神常常被同学们所忽视,因此成为了笔者有待挖掘和延伸的内容之一。于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为同学们展示了战国时期风云突变的背景,引导大家思考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即将导致的后果,从更高层次上探究将相和的意义。
综上,在践行“生本课堂”的过程中,笔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审视了自身的责任,提高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引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了人文教育,总而言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熊才荣.在“激励?唤醒?鼓舞”中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J].知识窗(教师版),2018(02).
[2]马冠南.顺应“生”意回归自然——浅谈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创新[J].课外语文,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