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家喻户晓的典故,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做事情要有“一盘棋”思维,不能单兵突进、只顾冲杀,看不到背后有个“灰犀牛”正大踏步赶上来。二是不能利令智昏,要清醒地认识到,眼前利益的背后,可能包藏深深的陷阱,正如戏文里唱的,“看你花团锦簇,只怕是害人的骷髅”。这两个道理,千百年来教育了不少人。
道理虽然不差,可也看怎么理解。如果螳螂每次捕蝉之际,都要放眼树林、瞻前顾后,那它可能永远捕不到蝉,因为有风险是绝对的,而安全却是相对的:林子大了,总会有鸟,即使没有黄雀,它也会看到喜鹊、画眉、山鸡,在身旁上下翻飞。要知道这些鸟儿,其意未必就在螳螂。它们也许只像《西游记》里那些“过路妖精”一样,正忙于赶往他山外洞赴宴,无心留意眼前的螳螂。但捕蝉的机会可稍纵即逝。如果只为担心莫须有的风险,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特别需要那些敢想敢干、不怕“黄雀在后”的领导干部。发展总会遇到难题,解决难题就有风险,决不能为规避风险,错失发展的机会。40年改革开放,中间惊涛骇浪不少,假如缩手缩脚、举棋不定,就没有现在的伟大成就。
在工作实践中,有些干部缺乏勇气,把风险视作“地雷”,宁愿不走路,在原地等着,也不做排头兵、“扫雷手”。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要不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踟蹰不前袖手旁观等来的。犹豫到“榆槐已半黄”的时候,再哀叹“未省有春光”,那可就悔之晚矣!
所以说领导干部要有勇气和锐气。勇气就是敢担当,攻硬堡垒、啃硬骨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义无反顾、一抓到底。锐气就是有作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克服萎靡状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态度和精神,为促改革谋发展保民生而奋斗拼搏。
当然,担当不是乱担当,有为不是胡作为。那种“拍脑袋”的蛮干,有时也会给人一种“担当作为”的假象,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烈则烈矣,却透支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螳螂来说,最好是既捕鸣蝉、又防黄雀:比如它可以伺机而动,快速出手,然后立刻逃离;它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避开黄雀注意,趁机捕了蝉去。对我们來说,最好是既谋发展、又化解各种危机和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兼顾各方利益,凝聚最大共识,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努力找出一条最合适的发展路径——那才是真担当、善作为呢!
郭旺启荐自《前线》2019年第12期 王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