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融媒体背景下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

2020-06-08 10:34田金良
商情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型人才融媒体

【摘要】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短缺,培養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当下数字中国的建设,将“厚基础、精专业、深传统”的定位新型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创新培养模式抓起,专业定位清晰明确,培养方向多元化。注重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注重专业工作室的实践教学的建设,注重竞赛驱动下的产学研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

媒介融合时代来临,数字传媒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媒介间的融合态势日益明显,媒介壁垒正在消失,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媒介内容与传播技术紧密关联。网络视频播出平台为动画行业创造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传统电视台是一种封闭的、单向的、低龄化的强势播出平台,用户的选择度和亲密度不高。网络播出平台是双向的、高选择度和亲密度的、开放共赢的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多样,服务性明显。而且网络平台覆盖面大,受众广,目前我国计算机端网络平台用户4.4亿人,数字媒体类视频覆盖近2亿户,用户覆盖比仅次于电视剧68%和综艺类栏目的44.4%,达到35.2%。移动网络用户平台10.1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是要着力发展的万亿级别的朝阳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就需要相关人才,创新型的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发展急需的。这种人才强调学科融合、强调跨界培养、突出实践能力。

从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看,还存在一些确定:课程模式脱离实际,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繁杂而缺乏灵活性,课程模块细分不够。偏重于理论研究,忽略了技术实践。造成了产业中创新型、高层次数字人才培养的匮乏。对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模块进程等研究缺乏系统性,课程体系构建尚未完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措施解决。

一、探索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国家发展战略中创新型国家建设给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时代要求,积极响应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地方特色的建设目标,强调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专业对接产业等因素,对人才培养提出总体培养目标。

就目前我国设计学学科发展趋势及社会民生对设计需求的角度,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具有很强的紧迫性。立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素质、能力、技能要求对设计师角色进行科学分类和准确定位,实施“创新与实践兼容”的“因材施教设计教育”战略,培养工艺传承型、科技创新型、产业服务型、策略研究型设计人才,实现多元化培养,多样化成才。立足民生需求,培养在校大学生和未来的设计师有情怀、有责任、懂生活。关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教育的探索,在课程体系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造物体系与造型体系,注重培养设计师的民族文化情感。依据“厚基础、精专业、深传统”的培养目标,培养有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支撑动漫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训、实践,锤炼专业能力。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既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和方式,经过不断创新与验证,成功探索出数字艺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将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多层次“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视为数字人才培养必须长期坚持的目标。依据数字创意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教学资源基础,根据校际协作、校产协作、校地协作、校企协作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将“厚基础、精专业、深传统”的定位新型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活跃的创意思维、娴熟的制作技能和敏锐的产业意识的高层次数字艺术专业人才。“厚基础”是重点抓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方法论,从严从细,学科基础扎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精专业”重点是提升学生的创作基本功,和动手技能,从精从专,使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深传统”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中华文明精神内涵,从深从源,使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有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确,人才特色更加鲜明。

二、专业定位明确,培养方向多元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是要有明确的定位,要培养数字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掌握新媒体艺术基本理论,掌握影像处理与制作、交互设计与制作、空间展示设计与应用等知识和技巧,能在文化和传媒等相关产业或行业从事艺术创作或产品开发的数字艺术类创意型应用设计人才。研究方向以新媒体艺术创作或设计为主导,以新兴媒体技术为依托,强调在公共空间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要多元化,培养以新媒体艺术项目为核心,融合产业需求,结合新媒体公共空间项目、新媒体舞台、当代艺术创作等项目需求培养人才。可以尝试培养的方向有:1互动装置和空间展示设计方向,落脚于公共艺术和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2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应用方向。3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方向。这些方向可以让新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文化创意、影像编辑制作、舞台新媒体创意设计、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三、产教融合的工作室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推行成果导向的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学习为本,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课题项目任务为驱动,以链条化知识集成为资源,集理论、实践、研发、应用为一体,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以工作室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产教融合、产学互动,促进教学与工作自然衔接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本着全面服务传统文化复兴、工艺美术振兴、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立足民生需求,助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设计服务业的发展的社会服务目标,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立体式实践平台。依托这些平台,以校际协作、校产协作、校地协作、校企协作等社会服务开展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工作室模式培养学生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开发思维、拓展技能、掌握职业规律,形成与传统面上教学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格局。

这种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就是产教融合的体现,是教学与实践项目结合的平台。通过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具备完善的新媒体流程设计思路,并对行业应用深入了解,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及目标,初步形成新媒体创作的观念。储备行业创作的基本素质,为将来再新媒体开发领域建立自己的体系思路,增强业务及规划能力。具备完整的新媒体开发思路,了解本专业的生态结构,并对开发环节具备整体开发思路,有创新精神,具备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储备,其中小型备新媒体策划能力。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

四、通过专业竞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多平台的,需要跟社会结合,通过社会举办的各种竞赛大赛促进和激励人才的培养,通过大赛发现和选拔人才,培养高端人才。依托大赛成绩,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科研能力的考核,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好方式,这就是竞赛驱动模式。在竞赛驱动模式下,将学生的作品推荐到省级、国家级甚至更大的评比舞台上,通过竞赛寻找差距与不足,同时也通过竞赛寻找自信与优势,带动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展开创作、锻炼自己。这些影视传媒类节会、赛事活动加强了师生和影视传媒企业的联系、交流。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跟企业进行联合项目,实现项目落地和项目成果转化。教师团队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进行相关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申报,学生可以在项目中获得锻炼和收获。形成产学研共赢的良好循环模式。这是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结语

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要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抓起,将“厚基础、精专业、深传统”的定位新型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要清晰明确,方向多元化。注重产教融合的专业工作室建设,注重竞赛驱动下的,产学研的结合。

作者简介:

田金良(1981-),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摄影与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型人才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