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治思维分析电影和生活

2020-06-08 10:28刘薇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列宁白血病药品

刘薇

最近,笔者观看了一部两年前上映4天破13亿元,最终票房高达三十多亿元的小成本电影《我不是药神》,给笔者带来了颇多的感动和思考。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笔者忍不住把政治知识融入电影和生活,并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人的第一需求永远是生存需要

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型陆勇和影片中程勇做的事情相似却不同,初衷可谓截然不同。在影片中,程勇是一名被前妻抛弃、交不起房租、靠卖印度保健品度日的中年男子,这样的他只需要思考怎么填饱肚子,但当生活让他感受到生存出现问题、父亲发现患有脑肿瘤、儿子可能被前妻带去国外时,在即使知道贩卖国外药物是犯法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抓住白血病人吕受益这唯一可能让他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最后,通过给大批病人提供药物,在保住他人生命的同时保住自我的生存基本保障,他为了生存铤而走险。

现实中的陆勇却不是这样的,作为经营外贸生意的中产阶级,他为抗击白血病每月花费2.35万元购买药物,在花去积蓄70万元之后,深感力不从心,便在网上另谋生路,开始购买200元的印度格列卫,在确定疗效甚佳之后,他又义务帮助其他病友购买。为什么影片不完全用原型的人物?笔者认为,可能是编剧觉得商人在这么好的商机面前不赚钱不太现实,怕被观众说太假,这样的修改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

二、人生活的世界一定不仅仅是生存

每个人的生存需求都是不同的,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有的人觉得住别墅、背名牌包才叫生存,但有的人只要粗茶淡饭就已满足。总之,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开始有更高的需求。影片中的程勇为了留住儿子和给父亲治病而走私印度药品,获取生存资金,在发达之后,为了不坐牢而退出市场,把渠道给了无良之人,造成呂受益离世。这时,已解决生存问题的纺织厂老板程勇,开始耗费家产补贴差价为白血病人购药,这种行为感动了这些病人,并在他被送往监牢时,白血病人们在道路两旁为他送行。我相信那一刻,他心里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实中的陆勇生病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让他更加感悟生命,作为商人的他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依然选择无偿帮助病友。社会总会出现曙光,让人不至于感到绝望,这才是人的世界。动物永远只追求生存,但人必定会追求生存之外的东西。笔者想说,当现实生活已经千疮百孔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给生命以美好。

三、事前预防远优于事后弥补,改革应放眼未来

影片中最大的矛盾点在于治疗白血病且得到政府认可的瑞士“格列宁”售价一盒4万元,而同样药效的印度“格列宁”在印度药店售价2000元,而厂家购买仅需500元。国内病人无法合理、合法地购买和使用廉价药品,原因是这些药没有在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备案。这样的规定无可厚非,因为药物的进出口不管控,可能造成滥用和错用药物,伤害人的身心健康。但是,这样“一刀切”,有没有考虑到会出现影片中的问题呢?很多病人因为无力支付高额药费而面临失去生命的现状,难道小部分白血病人的生命就不应该有所保障吗?生存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笔者希望在制定制度时,相关部门能充分考虑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造成了大的危害后才来弥补,因为这个时候伤害已经造成,想弥补为时已晚。时代的变迁会对上层建筑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改革应放眼未来,事前预防才是重点。

四、保护主义滋生狭隘思想,影响大格局的形成

影片中,购买印度“格列宁”除了受到药品监管限制的阻力外,还有一大阻力是来自瑞士“格列宁”的医药代表。一方面,医药代表在国内联合警方阻止印度“格列宁”的销售;另一方面,医药代表打击药物的源头——印度“格列宁”厂商,这种方式使商品无法自由流通,与全球化趋势相悖。为了保护自己的公司,全力排挤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手,落后的国际秩序使发达国家得逞,给大家的不解是为什么生产出物美价廉药品的企业无法存活,不能继续救人呢?有人说,是因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就能随意定价吗?不关乎生命的暂且可以理解,关乎生命的能这么干吗?那人性的善良在哪儿?人的格局又在哪儿?有时候,保护主义都是狭隘和自卑的表现,因为不舍既得利益,又害怕充分竞争。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家都努力成为大格局的人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列宁白血病药品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拉美有多少“列宁”?
阅读理解Ⅰ
纪念列宁
白血病·患儿
怎样买到合格的药品等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