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的课堂“玩”起来

2020-06-08 10:29曾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验习作游戏

曾敏

摘  要: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表达欲望,并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就成了不可回避的主要教学问题。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教师设计体验丰富的体验活动,并用游戏的元素内化体验过程,同时在游戏环节中融入方法指导,从而,让习作的课堂“玩”起来,让学生“玩出”好文章。

关键词:习作  体验  游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57-01

每到习作课,学生念起“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大悲咒。作文难,到底难在何处?一,难在无话可说,要么胡编乱造假事例,要么千篇一律抄范文;二,难在话不多说,“豆腐块”文章比比皆是,当然此“豆腐块”绝非彼“豆腐块”,纯粹只占其形而未有其神。一时间,笔者被习作教学被“素材”和“方法”这两块大石头紧紧压在五行山下。

学习、借鉴、实践、思索……在初感习作教学之乐,初尝习作教学之甜后,笔者渐渐明白了,习作教学其实没那么难。而让笔者的教学心态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原因,归根结底却只是一个“玩”字。当上习作课的时候,和孩子们不再只是讲台上老师讲的烂醉,他(她)在台下听的似睡,而是在课堂上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于是,习作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

1   体验活动促进表达欲望

孩子习作的笔下无话,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他们缺失了生活经历和亲历活动的体验。中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对周围的世界本是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从他们的心理特点而言,他们更喜欢去经历、去探知一些有趣味、有意思的事情。当他们遇到并体验了有意思的素材时,他们自然就会有言语表达的冲动和倾诉交流的欲望。

孩子们之所以怕写作文,说白了,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让他们写的并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教育家朱熹提倡教育之道在于“切己体察”,所以,没有“切己体察”,学生又何来表达的欲望和内容呢?

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也说过:“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的东西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去设计一些体验活动以激发孩子们写话、写作的兴趣,尽可能地减少对他们思维的束缚,以给他们更多表达的自由。

我们学校的前身就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大宗祠的大学堂。虽近在咫尺,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的参观和了解过。恰逢电视台要到曾氏大宗祠拍摄文化短片,我不露声色地带着孩子们去那里参观。在整个过程当中,我充当导游的角色,一一满足孩子们对有着宏大规模和显赫历史的曾氏大宗祠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参观结束回到课堂,笔者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思,然后告诉他们:“电视台的叔叔阿姨觉得咱们班这项参观活动特别有意义,想在咱们中间征集一篇能够对外宣传的导游词,并请入选的孩子做形象代言呢。”孩子们因为跟随着笔者走遍了祠堂的每一个角落,听笔者讲了许许多多关于祠堂的历史故事,那写起导游词来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2   游戏元素内化体验过程

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对中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因为在游戏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对某个方面做深刻细致的观察,也更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为了强化体验的刺激,教师可以把简单的游戏予以加工,比如,故弄一些玄虚、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意外……当孩子们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情境时,他们会忘了是在写作文,不过是想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这样,游戏强化了孩子们的体验意识,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内涵,从而使体验的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快乐。

这个过程从课堂角度而言,是汉字训练的过程,是注意力训练的过程,是习作教学的过程。但对孩子们而言,它只不过是一个游戏的过程。而两者不同的是,严肃的课堂和轻松的课堂。所以,习作教学的活动体验中尽可能的掺入一些游戏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去享受快乐与惊喜,可以在快乐中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进而激發他们语言表达的思维。

3   方法指导融入游戏环节

学生有了活动的亲身体验,有了游戏的快乐参与,确实突破了“笔下无话”的困局,孩子们有了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积极欲望,但这些却还不是习作教学的全部。有了自由表达的快乐,还得解决如何表达的更好的问题。在作文指导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写作方法训练点。当然,这些训练和指导不是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因题而异的渗透,从而提炼出来写作方法要点,进而不动声色地、润物无声地让孩子们进入习作状态。

观摩过一堂关于心理描写习作指导的课例,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一个“中奖游戏”,让学生在“信封里藏着什么?我会是那个幸运儿吗?谁是那个幸运儿” 三次的猜测环节中体验什么叫做心理活动,紧接着通过学生范文呈现心理活动从简单到具体的变化,并顺势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的心理描写方法。最后,要求孩子们运用这些心理描写方法,并依照三个猜测环节的顺序,完成《神秘的礼物》习作。整个习作指导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任何概念化、程式化的名词解释,所有的心理体验,所有的写作方法都是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去经历去总结的。

4   结语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铁。”在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我逐渐明白了,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而指导习作,才能让孩子们“玩”出好文章来。

言为心声,孩子们那纯真的眼睛,那纯净的心灵装载着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用心灵歌唱,用语言舞蹈,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参考文献:

[1] 周一贯.切己体察:儿童习作之本[J].小学教学,2015(9):24-25.

猜你喜欢
体验习作游戏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