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阐述以学科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模型、思路及实施策略,并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为例,对如何进行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观念建构 初中化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15-01
1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结合与转化,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来加以实现。在化学课程教学当中,利用观念构建为本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基本观念,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化学教材内容及相关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利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当中,形成有效的反思、概括与提升,从而加深对化学学科本质规律的认识。初中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如下图所示:
2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实施案例分析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选取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为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基于观念构建为本的理念,将课程分为4个环节,采用“问题组”的设计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并解决设计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课程基础观点,并形成化学观念,最终实现基本观念与知识掌握、解决问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目标。
2.1 对二氧化碳的观察与描述
拿出提前制备的二氧化碳分发给各组学生观察,闻气味后引导其观察并准确描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并将性质分类,引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方法整理知识,建构学生分类观。
2.2 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性质,在引导学生建构分类观以外还通过具体的实验对学生的元素观、变化观与实验观进行一定的回顾与整合。
其一,矿泉水瓶为什么会变瘪?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塑料瓶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而后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大气压使瓶子变瘪。
其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先后熄灭?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让学生先进行猜想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蜡烛先低后高都熄灭。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二氧化碳可以像被倒水一样倒入烧杯则可以分析出另一个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其三,紫色石蕊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什么物质导致其变红?教师介绍紫色石蕊溶液后,让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而后指导学生向三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紫色石蕊溶液,向第一个烧杯中滴入醋酸,第二个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现象,与第三个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对照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问题并猜想,设计实验后对第二个烧杯进行加熱,观察其变化并记录,分析,讨论。
其四,碳酸钙和盐酸为什么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为什么变浑浊?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将锥形瓶中的碳酸钙与盐酸进行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观察现象。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并自主分析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这组问题是应用基本观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四个问题与对应的实验逐层递进:从矿泉水瓶变瘪到二氧化碳熄灭蜡烛两个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再从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个实验中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而整体地让学生了解了性质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分类观;同时,利用第三个实验和第四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观念中的元素观与变化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分难度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讨论,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或教师引导等。整个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反思改进等环节构建学生实验观。
3 结语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以化学的角度来了解物质世界,以及发现化学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形成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观念与方法。采取传统的背诵或记忆的方式虽然也能实现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认识和积累,但难以形成这些化学知识中所传达出来的学科观念。因此,采用以学科观念构建理论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具备一定实践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倪娟.论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为案例[J].化学教育,2014,35(01):1-3.
[2] 毛东海.运用“有效共识”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J].化学教学,2018(08):39-44.
[3] 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4):76-83.
作者简介:李迎(1989-),女,福建仙游人,本科学历,现任教于福建省仙游县仙游一中永鸿分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