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新华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力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认知与国家所要求的不一致。不仅如此,很多农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脱离实际
根据有关调查可知,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完全脱离了实际。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知识来自于生活,所以在展开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果教学脱离生活实际,那么语文知识就会变成无本之木。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时,很多教师没有较好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就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想象,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忽视核心素养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如果不重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农村与城市的教学差距将会被逐渐拉大,这势必会影响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将核心素养等同于语文学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另外,在小学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就会极大地限制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打造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不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强调教师要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2.联系学生生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美景。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美景和自己见到的美景进行对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起着答疑、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所以只有当教师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達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巧妙.巧妙排查线索,抓准重点理解文本——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提升质量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2).
[2]赵颖.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11).
[3]吴寿英.试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
[4]钟芷君.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