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军
在教学过程中,言语传授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下面,笔者从正确的教师语言讲究准确性、正确的教师语言讲究引导性、正确的教师语言讲究生动性这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的教学语言讲究准确性
时代的进步不断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从最初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还是到如今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做长流水”的教学观念,都表明教师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有效,特别是评价性语言更应该准确得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一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如“这次回答得非常棒,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加完美了”“这次有很大进步,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地表现自己,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正确的教师语言讲究引导性
在传统教学中,因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偏颇,所以始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者,逐渐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主动走进学生,参与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像茫茫海雾中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我们常说:“一语点破梦中人。”有时无心的一句话就能使人幡然醒悟,作为一名教師就要做“点破梦中人”的人。当学生身陷各种问题之中时,他们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时无法打开思路。这时,教师就要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都会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所以教师不要向学生提一些“假大空”的问题,而要从学生容易掌握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
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经常会碰到造句。以“因为……所以……”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这个事情因为什么发生的,造成了什么后果。”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引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几句话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三、正确的教师语言讲究生动性
教师语言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用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会有情感的抒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生动性的教师语言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助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上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用美的语言诠释教学内容,美的课堂基础取自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身的理解,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美化,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在课堂中,教师要博众家之长。生动性的教师语言是教师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应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储备才能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在一定意义上,教师像演员,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促使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将无形的事物转变为有形的事物,将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事物表现出来。
乡愁本身是一种愁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情感,是学生难以捉摸的。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诗歌《乡愁》时,教师语言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通过生动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如教师可以把乡愁这一种情绪转变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堂教学超出预期的效果。
在课后,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终身学习,厚积薄发。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一种科学思想。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让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教师就要立足于普通生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语言的运用只有具有准确性、引导性、生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化,所以教师应使用恰当的语言渲染、创设出美好的课堂意境,用真实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