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孙伟 尹洪娜 杨蕊
【摘要】从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出发,综述近10年中医特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被多数医生认为是中风病的先兆[1]。文章分析近十年来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期望对这一课题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所帮助。
1 文献概况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近10年的全部医学期刊,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药等为主题词,共获得文献88篇。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及电针疗法
俞年塘等[2]采用全国名老中医安徽省针灸医院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针刺处方,将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滕秀英等[3]将3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患者均配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服用15天,电项针治疗组选取主穴为双侧风池、供血、四神聪、百会,配合辨证加减取穴,运用电项针疗法以2Hz疏波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6次,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4周后,以电项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普通针刺的73.68%。
2.2 穴位注射
此种疗法将针刺、穴位与药物结合,可以同时综合刺效与药效,有效的改善脑缺血的状态[4]。王凌云等[5]将90例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取双侧C5、C6夹脊穴注射1 mL复方当归注射液加3 mL 0.9%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直刺入穴位40 mm,得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药液,每穴1ml,隔天注射1次,30天后改为1个月注射1次,共治疗半年。两项数据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穴位埋线
因穴位埋线可以长时间保留针感,可以保持针灸的持续作用,以加强治疗效果[6]。杨静等[7]将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配合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则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63.64%,且治疗组MTT、TTP优于对照组,呈显著缩短。
2.4 针药结合
张童[8]将55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2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汤药治疗,选取主穴合谷、太冲,辩证选取配穴及组方,与16例对照组比较,对照组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l,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每日1次静滴。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标本兼治,辨证施治,对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西药。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易被忽略,以致后期预防治疗脑卒中时预后较差。所以,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 Brit Long.Best Clinical Practice:Controversies in TIA evaluation and disposition in the ED[J].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6,52(3):299-310.
[2] 俞年塘,韩 為,张 玲,等.针刺预处理对卒中早期预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980-984.
[3] 滕秀英,周志伟.电项针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3,30(02):80-82.
[4] 王小丽,张唐法,张红星,毛红蓉,黄国付.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及其ET、CGRP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02):93-95.
[5] 王凌云,黄国付.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03):198-199.
[6]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02):3-5.
[7] 杨 静,吴凤芝,庞 新,等.穴位埋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灌注及疗效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965-968
[8] 张 童.针药并举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