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萍
摘 要: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改革语文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关注重点。教师应把握语文学科素养的组成,从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教学工作:注重多元知识积累,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善于运用口语交际,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科素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74-02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而言,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学生要掌握包括文字、词语、阅读、写作等基础性知识,要灵活运用语文学习方法,如阅读中的阅读技巧,写作中的构建写作框架、搜集素材等,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人文情怀,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学科素养培育目标,语文教学内容应多样化,学科教学方法应多元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语文学科素养内涵以及其实现路径展开具体分析和探讨。
一、注重多元知识积累,丰富学生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习得文本中的陌生字词,掌握写作技巧,还应从多元化的角度剖析文本,深挖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知识点,以多元的教学内容来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文本中感知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色彩。语文知识非常丰富,除了汉语基础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涉及不同时代的文体特色、不同写作流派、不同作家写作风格等,从而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这些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強情感体验。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类的记叙文,课文对小兴安岭春天的描写十分生动,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惬意。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发现如果仅从语言分析角度讲解这个段落,学生对春天的印象仍然是停留在想象中。因此,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当学生看到小树抽出枝条、河水慢慢融化,从听觉中感受到水的流淌声时,他们才真正走进了春天美好的景色中。这是从文本内容角度来深挖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文本体裁角度出发,因本篇课文是记叙文,教师可为学生找到作家艾青描写春天的诗歌《春姑娘》,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感受不同文体中春天景色的描写方式,在读到好词、好句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手抄记录。在结束本节课教学后,教师可让学生抒发对春天的情感,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歌、优美文章等,还可以组织“诵读春天作品”的活动,让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自己的朗读音频或者视频(需要家长配合学生,做好拍摄工作)。
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善于运用口语交际,提升语言表达技能
学生语用水平一方面体现在书面表达,另一方面体现在口语交际。书面表达需要依靠阅读积累优美词句,稳固语法基础,提高书面表达的质量。口语交际则需要通过情景模拟和沟通交流掌握口头表达技巧,将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时安排,可以灵活选择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对于具有一定深度的讨论主题,有些教师喜欢以主题演讲或者辩论赛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既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些小课题,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提问或者情境交流的方法来及时训练,以当堂训练、当堂讲评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可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围绕“地球未来发展”的主题出谋划策,讨论人们在未来生活中应当注意什么,鼓励学生为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献计献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思维逻辑比较清楚,能够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的思维模式进行语言表达,有些学生思维则显得比较混乱,原因和对策区分不明显。但在学生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自觉地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弥补自己思考的不足,也会借鉴他人的表达方式,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让学生有机会说话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适合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说话”机会,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平台。比如上述案例中,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为学生们创造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他们取长补短的重要机会。
三、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技能的习得,都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加以巩固。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策划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入社区或相关场所来检验巩固学习成果。开展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熟悉社会,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奠定基础。课外实践活动通常时间跨度比较大,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很多,因此多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即可,真正活动的执行者仍然是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师可在这次活动中要求学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了解本市的发展历史和文物遗迹,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搜集信息,并选择某件文物来讲解。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作调查问卷锻炼思维能力,争取设计上尽量全面周到。在走访博物馆工作人员和身边老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锻炼;在讲解的时候,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可见,在一项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负责统筹活动的整体进度,帮学生解决活动中的一些难题,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语文学习离不开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能发现学生的语言潜力以及不足之处,最后科学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做好总结性工作,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同时提醒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教师要深刻认识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并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要正确解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深挖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从人文情怀、语言技能、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
[2]胡丽霏.整合教材内容紧扣单元目标——人教版第七册童话教学单元的整体构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3]姜显光,郑长龙.“学科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特征、挑战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7).
[4]陈雪晴.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魏小娜.语文学科素养探析:“读写素养”的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
[6]商德远.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09).
[7]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