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的策略

2020-06-08 10:30杨乐全
考试周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中考复习复习策略道德与法治

摘 要:中考复习是一个对过往知识阶段性的总结。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中考复习,是令很多考生头疼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文理,题目都有一个相通之处,那就是逻辑得严密。如果说数字是理科题目的逻辑,那么文字就是文科题目的逻辑。因此,《道德与法治》并不可怕,掌握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走向胜利的关键。

关键词:中考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策略

一、 夯实基础:全方位掌握要点,搭建知识框架

(一)全方位掌握要点

在中考时,《道德与法治》采取闭卷的方式考试。这比原先开卷考试对知识要点掌握的全面和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并且考验了考生的学科知识素养。无论题型怎样变化,考试的内容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里讲的“宗”,便是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够对基础知识做一个深入了解、记忆和积累,何谈运用?复习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特别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科,知识不是没有规律的,死记硬背根本行不通。需要对这一科目有个深度的认识,了解主旨——这需要考生在过去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做好心理准备。复习时,考生应该全方位、无死角地背诵,“地毯式”地记忆。学生在背诵时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首先掌握这段话的主旨思想,然后借助提示语和关键词把整段内容扩展复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分类、归纳和总结,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全面细致地掌握知识要点,加强学科知识素养和语言规范能力。

(二)搭建知识框架

搭建知识框架是一种方便记忆、强化记忆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横向或者纵向的方法将知识要点结构化。这种框架结构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树状图来完成。将课本上的重点根据思维结构重新整合构建。明确知识点的关联性和答题的逻辑性,将知识碎片重新整合,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考生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全面思考并且更好地运用知识点。

二、 端正复习态度,加强思想意识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学习节奏变得更快,学习生活变得忙碌,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可以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仅仅考前抽出时间来背诵记忆即可,然后把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的复习。其实这是错误的。在复习的第一节课时,教师便应该扭转部分学生的这种错误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使学生跟上复习节奏,教师加大复习强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中考取得胜利的关键。

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渴望拥有老师所讲的“题感”。所谓“题感”,就是学生在面对考题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包括能迅速了解题目要考的知识点和迅速反应出该知识点的内容与其相关知识。然而,如果对《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没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对知识点没有熟练的把握,拥有“题感”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端正复习态度,加强思想意识。

三、 反思总结往年中考复习的不足之处

反思总结是教學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认识到往年备战中考复习的不足之处是进步的关键。总的来讲,仍需改进的地方如下所示。

(一)复习资料使用效率低

备战中考时,无论家长、学生或学校,订购的复习资料都不少,但是很多情况下复习资料并不能够及时到货,无法跟教学进度接轨。教师自己出的复习提纲通常只是单页下发,学生不能够及时装订成册,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三轮复习时间不能够合理安排

众所周知,一轮复习的主要作用是巩固过去学到的知识点,二三轮主要通过刷题来查漏补缺。但是很多情况下,一轮复习时间过长,这导致了二三轮时间不得不被压缩,影响了模拟训练的时间安排。

(三)复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难以提高

备战中考,很多教师选择题海战术。上课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讲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侧重应试,缺乏新颖性,课堂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调动,学习效率降低。

(四)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关注度不同

优等生与差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而部分教师并不要求差生掌握难度较高的题目,缺乏与差生的交流沟通和对题目的讨论。这导致成绩较差的部分同学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了厌学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对个人不利,而且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风,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成绩。

四、 深入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中考非常重要的导向依据,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当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今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地解剖、学习,才能掌握好复习的方向,制订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案。研究考试大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考试范围

中考不同于高考,地方命题导致考试范围不尽相同、考试知识点也会因此产生差异。而且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中考出题范围的不确定因素更大了。如何考、考什么是教师必须明确的问题。根据考试大纲,教师反而会清楚地了解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复习范围。学生有目地、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结果才会更理想。

(二)明确命题原则

众所周知,命题原则是命题人在命题时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研读命题原则我们可以基本掌握试题注重考查的大致方向、设计理念等内容。这是中考复习的导向,把握好这些要素是非常有利于中考复习的。

(三)根据考试大纲,制定复习提纲

逐条对照考试大纲,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整理出适合学生复习的提纲,形式上不要求统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定。

(四)给学生解读考试大纲

给学生解读考试大纲,让学生明确要考的题型、内容、试卷安排、题型所占分数等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加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进行。

五、 制定良好的复习计划

(一)把握课堂,高效复习

面临中考,紧张的复习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课下时间。因此教师和学生心中都应该紧绷“课堂至上”这样一根弦,把功夫下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任务。打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要精讲、细讲。学生要跟着教师的进度走。课下作业多是对课上内容的巩固,只有把握好课堂,课下才会更加轻松复习,从而省出更多的时间查漏补缺。学生要用好课上每一分钟,把握课上每个环节。就学生而言,课上有疑问一定要当堂解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科而言,要“背”字当头,更要“懂”字收尾。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高质量?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以教案为载体,精心地规划好课堂时间分配问题。旧知识的回顾要占用一定时间,教师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复习提纲,然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统一解答。时间比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规划。

(二)注重指导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在中考中,学生如果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这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便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中考里,《道德与法治》只考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无论什么题型,都有它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选择题,有直选法和排除法两种技巧。直选法对知识熟练度的要求比较高。排除法包括排谬法和排异法。排谬法指选项句子不成立,而排异法指选项句子正确,但与材料或者考查知识点无关。对于材料分析题,学生需要做到三点:①阅读材料,找到关键字,找出关键信息。②深度挖掘材料,看清材料背后的问题,辨清答题的角度。③理清答题思路,正确领会材料的主旨思想,寻找课本相关联的知识。

(三)关心时政热点,提高学生灵活度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材和试题上呈现出的都是与时俱进的特点,特别是考试,通过时政新闻热点来体现试题的灵活性和时代性。时政热点考查学生是否能真正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并且这一特点已经成为中考试卷的趋势。与时政热点相关的试题源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学生在复习中,仅仅复习课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当然,仅仅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关心和记忆,了解得多自然没有坏处,因为教师也很难押中要出的时政题目。例如最高科技奖励大会、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等都能够涉及《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时政热点,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应对好“變异”题型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考试中,尽管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但是为了突出对学生本领的考查,出题人是不会“原汁原味”地出题的。而是通过变形使题目看起来更加地复杂、更加地间接。因此很多学生在看到试题答案后恍然大悟,痛恨自己为什么又掉进了出题人的语言陷阱里。那么学生应该怎样应对这种类型的考题呢?这需要高超的审题能力。在读材料时,万万不要忘记“带着问题读材料”这一答题技巧,它不仅能够让考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并且可以节省考试时间。理解掌握材料的核心内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可以更精准地答题。边读材料边做好标记,将与问题相关性高的语句勾画下来,为后续答题做好准备。

(五)语言规范

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重学科性,阅卷人对专业化程度高的的答案,印象分自然会给的高。语言规范、精炼,句式简单明了、化繁为简。在答题中,字数与分数不一定就成正比。过于繁杂的语言反而会让学生得分点更加模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总的来说,答题语言尽可能的专业化、规范化。

六、 总结

在中考中,“背会就能考得好”是绝对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这样轻松拿下。取得好的成绩的背后学生一定要挥洒勤奋的汗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教育的步伐紧跟其后,试题的质量越来越高,中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考生,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要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道德与法治》是文字化的逻辑题,学生在中考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好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尝试寻找并尝试解答历年来该省份地区的中考真题和测评创新等题目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中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赢它必须要有必胜的信心,良好的态度和稳扎稳打的真实本领。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8):82-84.

[2]张敏.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答题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60.

[3]路文超.中考时政备考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4):83-86.

作者简介:杨乐全,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中学。

猜你喜欢
中考复习复习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中考复习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语文中考复习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