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解决语文词注释问题的方法

2020-06-08 10:30蔡添发
考试周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语义分析

蔡添发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对词的注释经过了无数专家的千锤百炼,反复印证,总体上做到了准确、简洁、稳妥,有的地方甚至能够注意到字词解释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是,在词语注释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学生掌握了大量词语,都往往难求甚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查找词典,二是从具体的文本中,对词的使用进行语义分析,使学生明白,尽管词有多义性,但在语境中,词义就被确定,如此,还可以拓展词的概念性。

关键词:结合语境;查找词典;语义分析;拓展概念

一、 现状感触

中国汉字的字义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的注释取其本义,有的取其引申义,同时,中国汉字伴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往往演绎出新的概念,面对词的多义性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不一致的概念乃至许多疑难问题如何解决?一方面是语文学科越来越受重视,一方面是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发现尽管学生掌握了大量词语,但往往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以致不懂得准确用词,灵活用词,甚者用词错误,学生的用词现象让人担忧。

语文教学,教也悠悠,学也悠悠,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给这一类词注释时,多加斟酌,使之更具科学性。

一是查找词典。

二是从具体的文本中,对词的使用进行语义分析,从而确定词义。

二、 实例分析

在语文版曹操《短歌行》中有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文下注释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对于把“悠悠”解释为“长久的样子”。笔者认为是对的,但不够完整,如果将它翻译为“绵长的忧伤”更为妥帖,更能体现这个词的真意和合乎当时的语境。

这首诗歌写于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一统江山。大战前夕,酒宴宾客,忽闻乌鹊南飞,故横槊赋诗,抒发人生易逝,壮志难酬,人才难得的悲情。“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上句,文中短短几行字就出现了两个“忧”字,所以,“悠悠”应当解释为“忧忧,绵长的忧伤”更为合理,因为曹操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统河山,而一统河山的最大阻碍就是人才难得,这种忧伤并非一时半会,而是贯穿于他南征北讨的一生的,故解释为“绵长的忧伤”更为妥贴,也更能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其中的悲情。为使学生明白本人做了一些收集。

《说文解字》注:“悠,忧也。”《尔雅》注:“悠,思也。”。《诗·小雅·十月之交》注:“悠悠我里”,“忧也。”《楚辞·初放》写道,“悠悠苍天兮”。《诗·周南·关雎》写道,“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写道,“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悠”都有“忧伤”之意,而“悠悠”作为叠词,含有程度深的含义,所以,解释为“绵长的忧伤”比较贴切。

鉴于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悠悠”一词的不甚了了,作为教师我觉得有义务对这个词进行一番整理和归纳。查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悠悠”一词的注释大同小异,却丰富多彩,主要有7个注释:一,解释为“悠然,从容不迫”,如“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二,解释为“悠久,长久”,如“悠悠长夜,悠悠岁月”。三,解釋为“遥远”,如“悠悠山川”。四,解释为“众多”,如“悠悠万事,悠悠众口”。五,解释为“荒谬”,如“悠悠之谈,悠悠之论”。六,解释为“漂荡不定的样子”。七,悠悠还可以解释为“忧愁,沉思”,如“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悠悠的意思可谓博矣。然而,我们不禁诧异何以“悠悠”一词可以拓展出如此多的概念呢?

“悠悠”一词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之所以受到无数文人画客的喜欢,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作为叠词,具有增强音调的和谐,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增强诗歌音乐性的特点。其次,是“悠悠”一词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家赋予了它更深沉,邈远的内涵。最后,悠悠一词作为叠词,在表情达意上,含有程度很深之意。

“悠悠”虽然字面意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将它归纳为三个含义,那么这个词的意义就会变得简明而容易记住。1. “绵长的忧伤。”2. “悠然的闲情。”3. “无稽之谈。”这三个解释运用于古今文学里面,基本上都能够翻译得比较合理,妥帖,不遗漏。

比如,李煜,低吟浅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唱的就是“绵长的忧伤”,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秋”。严维在丹阳码头送韦参军时念道“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子昂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北宋范仲淹有感而发“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南宋汪元量在被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悲伤地说“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千百年来,这些感伤的诗人,用“悠悠”一词唱出了同样“绵长而忧伤”的歌。

“悠悠”作为“悠然的闲情”,在当代文学里面,可以找到很多的例证。比如,赵化南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晚年笔耕乐悠悠》,张爱真女士也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千年悠悠清凉寺》,甄文生先生亦写过一篇文章名为《悠悠小路情》文章表达的出的都是一种“悠然的闲情”。

以上实例可以发现:尽管词有多义性,但在语境中,词义被确定,又可以拓展词的概念性。

(一)词义,应结合语境确定

我们在给某个词解释,尤其是给多义词解释的时候,必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必须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据篇解词的原则,依文度意,推导求解。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第193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课文注释是“不生植物。指荒瘠。毛,指地面所生长的草木”。这个解释是错误的,既没有尊重原著,也没有尊重生活实际。《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却说孔明放了孟获,获传令曰:‘吾等有此泸水之险,将船筏尽拘于南岸,依筑土城,深沟高垒,看诸葛亮如何施谋。却说孔明提兵大进,见泸水两岸皆无船筏,乃传令曰:‘今孟获兵屯泸水之南,深沟高垒,以拒我兵。吾提兵至此,如何空回?汝等各各引兵,依山傍树,拣林木茂盛之处,与我将息人马。”这说明,不仅不是不生植物,而且是草木茂盛。后“马岱运粮至。孔明曰:‘离此一百五十里,瀘水下流沙口,此处水慢,可以扎筏而渡。汝提本部三千军渡水。”试问不生植物,又如何扎筏呢?所以,“不毛”比较合理的解释,应当是“不毛,不生植物,在文中引申为未经开发的地方。”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妥帖的。在新版本编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第135页左边注解5就有对“不毛”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不生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词尽管有多义性,但词的概念性应该在语境中得出结论。

(二)词义,应跨越字面意义

文学的发展丰富了词语的内涵,使汉字跨越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比如给“青鸟”进行概念解释:传说当中西王母的鸟。这种解释也有点儿含糊。按字面意义解释肯定归入“鸟类”,但是这样的解释大家都知道是不太合理的。语文书本只是简单的解释“青鸟”,事实上通过了解背景发现:从神话传说开始,据说是西王母的鸟,西王母去哪,鸟就先飞到哪,于是人们把它比喻成“使者”。李璟《浣溪沙》词云:“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诗词中的“青鸟”都应理解为“信使”。在新版部编版本九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3篇中P142页中解释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可见,给诗歌语言注释,就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要结合这个字词的概念内涵,才更为妥帖。

三、 个人建议

语文教学,教也悠悠,学也悠悠。

面对词的多义性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不一致的概念乃至许多疑难问题,有时甚至举全校之力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或者发现了教材词语解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意见却不能及时得到回馈,因此除了教学生如何找到词义的正确方法外还特别建议可以利用现在方便的网络通讯手段,由教材研究中心建立一个微信平台或博客,通告各所学校,采用专家问答的形式,回答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使教材的编辑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2]吕叔湘.汉语成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02.

[3]陈俱生,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建龙.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义分析
浅谈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
现代日语“结構”一词的语义及其汉译分析
基于正则表达式度量算法的智能评分设计
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构建方法
基于交叉配血的多账户识别模型研究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多义动词“あげる”
中文短文本语法语义相似度算法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据建设及功能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