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双玲
摘 要:初中科学是小学科学的延续和提升,初小衔接教学中应参照学习进阶理论,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思维,有效体现科学探究本质。本文以《空气与氧气》一课為例,基于进阶理论探讨了初小衔接的几点教学策略,巧用“模型”,活用“实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探究能力提升。
关键词:初小衔接;进阶理论;模型;实验
参照学习进阶理念,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演化的过程,无论是核心概念教学还是思维能力提升都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初小衔接,造成思维断层。
那么该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思维,有效地体现课堂的探究本质?我以《空气与氧气》为例,设置创设性思维活动和层次性的实验活动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 初小衔接分析
从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上比较,小学科学只是要求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能知道空气中有什么,为初中科学只做了简单的知识铺垫;而初中科学更关注空气成分的验证,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更接近于科学本质的探究。
二、 教学设计片段呈现
(一)片段一:“课前小实验”验证空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课前小实验:
1. 利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存在氧气和水蒸气,可通过照片或文字进行记录,课堂中交流分享。
2. 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来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石灰水、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试管、注射器等。
课中展示利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的成果,交流分享:
生:……
学生分组展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的成果,汇报实验结果。
生:用注射器压入空气后,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生:我把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在表面皿上,等了一天出现了蓝色,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生:我把表面皿放在冰块上,速度会快些,大概几个小时就出现蓝色了。
师:石灰水变浑浊的时间需要多久?
生:大概要20多分钟。
师:为什么这两个实验需要这么久的时间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非常少。
(二)片段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教师演示实验
2. 建立模型,明晰原理
将空气的各成分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替代,表示出蜡烛燃烧前后空气中各成分的大致变化情况。
【思考与讨论】:哪种示意图更能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是丙图,燃烧消耗完了氧气,所以氧气图形应该没有,资料告诉我们,蜡烛燃烧又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它的图形数量要增加,但最后水能进入烧杯,说明二氧化碳增加的个数比氧气是消失的个数要少,这样水才能进来。
追问:如果想通过水进入的体积直接测定出氧气的体积,蜡烛燃烧实验能做到吗?为什么?
生: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一些二氧化碳,占据了一些原本是氧气的体积空间,所以水进入的体积会小于氧气消失的体积。
追问:若要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选取的燃烧材料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生:能消耗氧气,并能把氧气消耗完;不能产生新的气体;容易燃烧……
(三)片段三:实验反思,装置改进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
1. 结合组内的操作过程,推测实验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
2. 为减少实验误差,你会如何改进实验?(画图展示)
学生画图(略)
三、 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模型”,渐进思维发展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初中阶段,学生大脑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在科学教学中,巧用“模型”为学生搭建一个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换的桥梁,能更有利于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规律,逐步地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二)活用“实验”,突显探究本质
1. 精设“课前实验”,激发探究动力
教学中精心设置了两种课前小实验:分别利用生活物品和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来验证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存在,由于几个验证实验消耗的时间长,安排在课前完成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实验”让学生提前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的本质角度来认识空气,通过已有的知识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2. 创设“递进实验”,促进探究思维
本案例的教学难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由于学生缺乏燃烧消耗氧气和大气压变化等理论积累,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学生将很难理解实验原理,所以教学中以蜡烛燃烧实验为起点,启发学生思考燃烧后空气成分的变化和水位升高的本质原因,通过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分析,透彻理解实验原理,最终促进良好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深化“经典实验”,提升探究能力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初中科学化学部分中的一个经典实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到空气的本质,教学中通过模型分析和思考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数据的探讨深入关注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通过实验的反思深入改进实验装置,经过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实验反思等多方面的深化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该实验在本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高玲群.浅谈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1).
[3]马宏伟.模型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习新论,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