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

2020-06-08 10:03林永然
创新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新时代

[摘 要]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需要明确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方向,发挥政府治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方向,重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体制改革,促進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新时代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举措包括转变治理观念、注重机制建设、创新治理模式及发挥现代科技力量。

[关键词] 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3-0012-1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各类社会公共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涉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及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政府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调整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治理是指协调经济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政府治理包括政府职能和作用的合理确立、管理方式的创新、领导方式的改进及政府的法律方式的运用等[3]。1992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指出,治理的实质在于揭示国家事务如何管理,良好而有效的治理包括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即政府能够创造并维护促进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公平分配的经济运行结构;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即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社会和谐及集体行动的有效性;市场经济的效率,即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5]。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国家各项制度的现代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制度执行能力的现代化,需要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改进治理手段来提高治理效能,把制度真正落实下来[6]。其中,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7]。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主要包括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两大部分,即一方面通过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来理顺行政关系,明确部门职责,降低治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如近年来大力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探析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方向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二、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新时代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不断实践,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各项社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和发展效能。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好运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实践的伟大成果。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以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重点,依靠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来倒逼政府提升治理能力,不断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好运行。面对全球化加剧、信息爆炸及政府失灵现象的出现,政府在弥补市场不足、维护市场秩序、吸引外部资源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发展,各市场主体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必然要求政府治理模式发生变化以适应经济社会新环境的需要,从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治理模式的改变归根结底来自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确定,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一种组合,两者之间是功能上互补、边际上替代的关系[8]。1997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指出,政府治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9]。任何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在“市场”与“政府”的不同配比中进行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这是对政府治理边界和政府职责的明确,强调从制度层面上约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价值。

1.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简政放权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力尝试,能够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功能权责,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加快自身行政机构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通过还权于社会和市场来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把政府的职责更多地落实在掌舵上,而不是划桨上。掌舵的人往往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对各类问题及其可能性有着相对更加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平衡社会各方对社会资源的需求,划桨的人则根据自身的特点专注于单一事务[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5年左右会进行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目前已经进行了8次政府机构改革[11],每次改革都与经济形势相伴随,一方面是为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更多地向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转变,一方面突出政府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向着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来规范市场行为,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合理运行的保障,政府通过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能够弥补市场失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良好市场秩序的基础是产权制度,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中科斯定理的描述,在一个存在交易成本的世界里,初始产权的归属对经济效率是有影响的[12]。产權制度建设是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正常生产和研发激励的基础,也是实现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保障。诺斯也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产生首先需要确定产权,以便对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种激励[13]。

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行为影响:一是政府行为;二是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行为,包括生产和市场交易中出现的欺诈、虚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垄断、恶意竞争等市场失灵行为。因此,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一是应当约束政府自身行为,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切实改善营商环境;二是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市场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扭转要素市场、资源价格扭曲,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产权制度建设,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市场经济能够更有效率地运行。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中心治理

行政分割是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阻碍了市场一体化发展。“行政区经济”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往往更多考虑自身的发展利益[14],产生行政分割问题。同时,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往往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治理问题,包括流域环境治理和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进一步加剧了行政分割的程度。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社会主体的参与,政府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其他社会主体则包括各种社会组织群体、社会公众代表及个人等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这些治理中心在相关的制度约束下共同行使主体性权力。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多中心治理机制,加强各中心间的联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方发展以经济区建设、区域公共管理为特征,呈现出典型的多中心治理格局,在调节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方面作用显著。例如,在区域发展方面,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强化城市体系建设,协调城市发展定位、形成有序的城市发展格局,城市间同时存在“竞争-合作”“集中-分散”等关系,从而建立起网络型的区域治理结构。在多中心的秩序中,各行政单位既相互独立地谋求自身利益,又能在经济区框架下或者单纯的经济联系中相互调整、适应,并在区域内的一般规划体系中确定各自的定位以实现相互关系的整合,实现区域发展从“极化”到“扩散”的转变。因此新时代下,面对进一步加快的区域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发展需要,区域发展的多中心治理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地方保护,在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14]。

(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不平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各类热点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在考验着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构成上来看,我国现代化社会治理以社会组织和公民为参与主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模式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15],因此,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新时代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是因为现代政府集合政治资源的权力边界逐渐明确,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并促使公共事务呈现出多元化治理成为一种趋势[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

1. 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也可能会造成地区发展中的矛盾。环境保护问题被认为是“公地的悲剧”的经典案例,每个公民或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当每个参与者的最大利益超过环境的最大承载力时,将引发“公地的悲剧”。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以国家层面为例,环保部门由原来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到环境保护部再到生态环境部,一方面体现出政府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职能的整合,从而提高了治理效能。

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政府主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政府一方面通过立法保护、环境督察、行政监管、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行政手段规范和约束政府部门和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则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规范环境治理行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这一原则利用庇古税1手段使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形成生态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的确权一方面为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治理法治化的体现,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和巩固人民群众的利益。

2. 公共事业发展

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必备的公共物品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总的来看,在公共事业方面,一方面要实现公共服务水平数量的增加,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事业体系,实现公共事业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则是确保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政府在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明确政府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关系,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以及中央政府在保障落后地区公共事业发展上的作用。

具体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生产激励及“搭便车”(Free-rider)行为的存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的责任。然而,公共物品的供给涉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责任配置、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间的资源配置、条块部门之间及部门与地方之间的责任配置,其中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应当实现良性互动,政府不仅应当积极面对和响应社会公众的公共事业产品需求,还应当实现社会治理权限的部分下移,使基层社会治理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政府治理的有效补充;上下级政府之间则在生产资源、行政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协调,通过适当的简政放权来提高下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公共事业治理的效能。对落后地区而言,中央政府应当积极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加强落后地区的公共事业发展。

3. 社会矛盾治理

社会矛盾的出现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分配变化带来的不同群体间的对立现象[17],社会矛盾的主体主要以相关的利益群体为主,如征地拆迁户、农民工等。社会矛盾的存在往往具有累积性和群体性,一方面,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则有可能通过矛盾累积形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的群体性则可能由于矛盾的尖锐形成群体性事件,从而加大了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

特定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冲突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18],对社会风险的识别是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矛盾冲突发生的重要工作,通过政府引導社会和公众参与来实现社会共治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则。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完善相关的化解机制,提高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及法治建设。通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化解社会矛盾,主要工作在于对社会风险的识别、预防和处置三个方面。对于政府而言,提高社会风险应急响应能力和矛盾处置能力是政府自身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还需要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同时还应当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社会风险识别和社会矛盾化解的支撑。

三、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完善行政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等内容,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方向,在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失灵的情形也同样存在,如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经济无效率的存在;信息不完全则容易引发决策的滞后和不全面;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供给和分配上,也较容易出现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政府应当提高服务效率、明确治理权限、加强法治和民主建设。因此,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以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建设来界定治理范围,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以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来规范治理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以服务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建设来优化政府职责,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一)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

有限政府是与全能政府相对应的政府类型。有限政府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权力有界、管理有界和相对稳定。权力有界要求政府治理要在法律范围内依法进行,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行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管理有界强调政府应当放开单一的指挥体系,寻求多中心治理,管理自身职责之内的事,市场能够调节或者社会能够自主管理的事情则按市场、社会规则来做,放开诸多不必要的行政限制,对社会组织做好监督,只掌舵不划桨[19]。相对稳定是指政府的决策和规划要考虑长远利益,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社会不安。

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过程是从等级制转向网络,强调政府治理行为要以大规模生产为基础的“福特式”向强调灵活性、创新和分散决策的“后福特式”转变,以一种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的形式提高治理效率[2]。有效政府的重点在于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一是要按照经济需求和社会事务调整行政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分工、责任到人;二是要规范各部门行为,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实现决策和执行结果的透明、公开,反映真实的情况。有效政府的形成依赖于有限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在于理顺行政关系,促进治理效能的提高。上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多层治理实现分权,通过行政审批权的下放、监督权的分离等,调动其他组织和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减少命令传递层级,提高效率。

(二)法治政府与廉洁政府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机关及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办事[16]。在人治政府中,由各种利益编织而成的关系网存在,使得权力异化、腐败丛生,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从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出发,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构建是实现有限政府的基础,原因在于:一是强化了治理行为的规范操作,程序透明,避免暗箱操作,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政府公信力;二是法律规定的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建立的依据,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政府职能和责任,避免出现权力越界和权责不明。

法治政府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公共权力的使用规则、使用程序及行使的透明化、公开化,使公共权力的运行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让法律成为实现社会意志的工具,从而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能够得以落实。在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法、宪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的作用,做好基本政治秩序、社会秩序的法制化建设。廉洁政府的构建重点在于法治政府的建立,行为公开、透明,破除权力运用中的潜规则,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完善纪检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实现腐败问题的共同治理。

(三)服务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府治理也应当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型政府和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发展型政府建设为目标。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强调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改变,还强调政府通过治理模式改变,吸引社会组织、公众等参与,培育社会公众的责任感,从而带来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20]。一方面要求政府多倾听来自社会、民众的声音,了解人民的诉求,消除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民众参与程度不高及价值导向的偏离;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进一步强化民主参与,实现多中心治理。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化,这是由于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在公共产品提供的能力上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消除了以往存在的部分不合理现象,更好地服务公众需求。

发展型政府建设则应当突出政府作为掌舵人的主要角色。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对产业新领域发展给予适当的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等,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来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育企业自生能力,以此减少企业的外部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发展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便利,为企业拓宽海内外市场渠道做好服务;用好宏观调控工具,促进社会就业,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场机制。

四、推动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在实现体制改革与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改革方向,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应当加强治理观念转变,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来加强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建设,通过依法治国来推动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通过改善治理模式来加强服务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建设,同时还应当注重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推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加强政府治理观念转变

观念转变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導。新时代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应当推动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业务素养、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完善干部任用选拔机制,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其次,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换行政观念,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公众为宗旨,坚持服务至上,摒弃“家长式”作风,努力提高公共管理水平;还应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治理,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加强各方面事务管理,集中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意愿。最后,应当推动治理理念创新,包括有限政府理念、“互联网+治理”理念、法治化思维等。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积极适应并主动引导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减少行政性干预对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的全方面管理,积极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注重基础保障性工作,在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一些治理难点上下苦功夫,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注重政府治理机制建设

机制建设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加强政府治理机制建设就是政府在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21]。

政府治理机制应当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为突破口,形成广泛、有效、持久、公平的治理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社会生产、推动经济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更好地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确保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合理分配,着眼于均衡发展,通过区际互助和利益补偿机制建设来统筹区域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资源输出补偿机制等,调动地区生态环境、粮食种植、资源输出的积极性;加强向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的倾斜力度,健全公共服务保障调控机制以及社会融资机制,从而保障落后地区公共事业发展。最后,要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主要是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风险评估,通过大数据、舆情分析、民意调查等及时了解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全社会覆盖的风险评估体系;二是加强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提前研判,做好各类社会矛盾的化解预案,建立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加强风险管控,对重大问题进行全面跟踪,切实维护社会群体的正当利益;四是正确引导矛盾主体,依托社会力量加强司法宣传,倡导以法制渠道和正当制度来解决问题,维护社会标准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公平正义。

(三)强化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治理模式是政府开展治理活动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强化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也是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政府治理结构的优化、权力监督与服务评价渠道的建立、治理手段的创新等。首先,在政府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应当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多元化治理,同时确保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统一,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等的多元化治理,包括发挥不同层级的政府、司法部门、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让社会治理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补充。其次,应当加强权力监督、服务评价等治理渠道建设。一方面,为防止公权力的滥用、使政府更好地行使公权力,应当加强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完善党内问责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当拓宽其他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群众自治组织等社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包括舆论监督、项目化参与、公益宣讲等方式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评价体制的建设倒逼政府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最后,应当加强政府治理经验总结,充分运用试点建设、示范区建设等方式加大治理模式创新力度,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积极发挥现代科技力量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加大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府治理决策服务、信息收集、风险防范、危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动政府治理结构的优化、政府治理程序的正义和法治化、促进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全方面创新。一是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智慧政府建设,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公众的跑动次数、提高办事效率,还能够打通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减少行政开支。二是应当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22]。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更加精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了解经济社会变化趋势,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公众对社会事务行使参与权、表达权,还能够更加精准地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三是应当充分发挥区块链等技术在信用监管方面的作用,构造多中心治理结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平台,推动政府数据治理创新和阳光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治理的精细化。

參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5) [2020-02-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

[2] 海伍德. 全球政治学[M]. 白云真,罗文静,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2.

[3] 钟瑞添,欧仁山,黄竹胜. 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4] World Bank.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R]. World Bank,1992.

[5] 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2-17) [2020-02-02].http://www.gov.cn/ldhd/2014-02/17/content_2610754.htm.

[6] 汪玉凯.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J].国家治理,2019(42):39-42.

[7] 夏锦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探索[N].光明日报,2019-11-19(6).

[8] 付永,曾菊新.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J]. 经济体制改革,2005(2):73-77.

[9] 世界银行.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1.

[10] 奥斯本,盖布勒.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 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

[11] 邱实. 政府机构改革的职责逻辑[J]. 江海学刊,2020(1):113-118.

[12] 黄少安. 制度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9.

[13] 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46.

[14] 张学良,林永然. 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J]. 改革,2019(2):46-55.

[15] 谭菊华. 现代社会治理与政府治理法治化融合互动机制研究[J]. 人民论坛,2019(27):66-67.

[16] 唐亚林. 新中国70年:政府治理的突出成就与成功之道[J]. 开放时代,2019(5):34-52.

[17] 朱力.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的特点及化解探究[J]. 群众,2014(8):21-22.

[18] 吴忠民.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的三个层级及主要影响因素[J].社会科学,2020(1):85-101.

[19] 彼得斯.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 吴爱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

[20] 耿亚东. 服务型政府的促进型治理:在去中心化中谋求合作[J]. 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36(1):62-69.

[21]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3-6.

[22]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17-12-09) [2020-02-28]. http://www.gov.cn/xinwen/2017-12/09/content_5245520.htm.

[责任编辑:丁浩芮]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 direction of modernizing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needs to be clarified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in its govern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o modernize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while adhering to the main principles of promoting sound functioning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he priority i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overnment, market and society. The main measures to modernize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include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advanc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he governance model and develop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new era; modernizing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转变新时代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政府购买服务问题和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
新时期政府职能方面的角色定位及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