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
摘要:TPR教学法是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文章将简要介绍TPR教学法,以《基础德语1》为例,依托课堂派这一网络平台,重点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线上学习任务,才能更好地实现线下课堂TPR教学效果,达到提高课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课堂教学;TPR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209-02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主流。TPR教学法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掌握且熟练运用外语。而在新的教学大背景和本科教学新要求下,如何将其与教学新模式有效衔接,如何提高TP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这都需要教师进行探索。
二、TPR教学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ames Asher提出的二语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结合语言与行为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参与者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传授学习语言的目的。”该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将特定肢体行动与语言结合起来,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活跃度。
(一)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记忆痕迹理论(trace theory)认为,多次重复输入一种语言信号,使之在大脑中刻上痕迹,记忆越经常和强烈,联想和回忆越容易。”反复练习或者是将语言和特定肢体行动联系起来,将提高回忆的可能性。
2.语言学理论。Asher认为在语言学习的开始阶段应强调以下5点:(1)理解先于开口,理解能力先于输出能力;强调给习得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输入,直到他感到准备就绪时再开口。(2)说的教学应该在掌握理解技能后开始,“语言表达是语言理解的结果”。(3)听力中获得的技能可以转化为其他的技能。大部分的语言结构和成千上万的单词可以通过教师熟练使用祈使句而掌握。(4)教学中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遵循“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的原则。(5)应该尽量减少学生的压力。在语言教学中应重意义、弱形式,让学生融入语境中,主动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mind-map)。
3.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方面主要基于:(1)人有语言学习的内在程序;(2)大脑的不同分工,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3)情感过滤。学生学习心理压力越小,学习效果越好。
(二)TPR教学法的特点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TPR教学法的特点可简要归纳为:(1)理解性的“听”的输入先于“说”;(2)肢体行动与言语间关系的有效建立;(3)轻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4)师生间互动增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TPR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索—以基础德语1课程教学设计为例
(一)课程要求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规定了本科德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教学要求,按学年分为二、四、六、八级。本文以基础德语1课程为例,因而教学设计目标以达到二级要求为主:语音方面,“掌握德语字母和音子的标准发音规则;掌握朗读和说话的正常节奏;语音纯正,语调自然,语流顺畅”。词汇方面,“累计学习掌握1400词左右”。听力方面,“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对话”。基础德语1课程选用的教材《当代大学德语1》也是依照《大纲》编写的。
(二)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内容选自《当代大学德语1》中的第一单元。根据《大纲》及教材的总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新词汇;掌握人称代词、动词一般变位规则和命令式的句式结构;跟读课本对话,纠正发音,完成课本听力训练。(2)能力目标:能够模仿课本对话,与学习搭档就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替换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用德语礼貌地向别人发出请求;能够用德语简单介绍自己的校园。(3)素养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了解并在用德语交际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
1.线上教学设计。如何设计线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与线下课堂的教学有效衔接?基于教学目标及线下课堂TPR教学法的特点,笔者针对本单元设计的线上自学板块有三。(1)Bilder und W?rter(圖片与词汇)。笔者从网上搜集本单元生词对应的图片插入PPT中,将PPT上传至课堂派,要求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该部分学生的线上学习任务是根据图片找到对应的德语单词,提交至平台。(2)Befehle(课堂口令文本)。笔者提前将课堂上会发布的口令文本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口令有一定印象。在口令的选择上选用了本单元的新单词。(3)H?ren(听力)。笔者选取本单元中的一个对话音频发布在课堂派,要求学生听对话并找到该对话在课本中的位置。该板块的设计一方面是给学生增加听力输入,另一方面,学生课前有目的性地去翻阅课本,可以减少学生对本单元的陌生感,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时的自信。
2.线下课堂对TPR教学法的应用。衔接线上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对TPR教学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活动中。
第一,生词记忆训练。笔者将线上PPT中的图片再次展示出来,询问学生该图片所对应的德语单词。不论学生是凭记忆还是通过翻课本找到这些单词都会予以鼓励。在对生词进行过详细的讲解后,要求学生记住生词,并再次通过图片检测学生的记忆情况。
第二,“听—模仿”活动:(1)笔者发布并做出口令对应的动作,学生观察并猜测口令意义;(2)笔者重复口令与动作,要求学生模仿;(3)笔者做出动作,要求学生说出对应口令。学生也可继续分小组进行“你说我做”的练习。鉴于本单元涉及命令式语法,因而在学生熟悉这些口令后,将以此为例对这些句子的结构进行解析。
第三,“你说我画”活动:学习完课本上关于描述大学校园的对话后,笔者要求学生两两组队,一人用德语(可夸大性地)介绍校园,另一个根据听到的把内容画出来,并在5分钟后抽取其中两个小组到黑板上演示。
以上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也较强,课堂教学效果好。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
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任务多样化,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也需从多方面进行。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考核表格如下。
《基础德语1》课程的考核权重
评价内容 出勤率 线上任务 课堂表现 每月测试 期末考试
权重比 10% 15% 15% 20% 40%
线上任务、课堂表现的成绩由老师根据每次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分并记载在册,线上任务的总成绩课堂派教师端后台会自动生成。期末成绩和每月测试是笔试,老师按试卷评分标准给分即可。
四、小结
通过此次教学探索,笔者得出线上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调动学生五感最佳,比如视觉、听觉等;(2)具有趣味性或可略微带点挑战性,比如模仿小视频内容;(3)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4)任务板块多样化,进行科学创新,但任务量过多时,应分多次进行。此次教学实践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并非所有单词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图片;听力板块选取的音頻材料大都源自教材,不够有新意;课堂教学不一定都能如计划那样与线上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教学进度也会受到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做出改进,比如增加视频类学习资源,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笔者将继续探索更加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敏,聂黎曦.当代大学德语1(学生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周磊.高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1):129-131.
[4]刘芳.对英语课堂中TPR教学法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8):131-133+135.
[5]张红,李悦,张健.英语教学课堂中TPR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海外英语,2019,(05):115-116.
Abstract: TPR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of offlin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PR teaching method. Taking the course of Basic German 1 as an example, relying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Ketangpai, it focuses on exploring how to design online learning tasks in the context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so as to better achieve the TP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 the course quality.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TPR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