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浊降脂片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06-08 02:10曾娟花金丹凤
吉林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降脂瘀血细胞因子

曾娟花,沈 艳*,唐 红,金丹凤,连 真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0032)

糖尿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有遗传及环境两种因素。随着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病因的相关猜想及学说较多,而比较受认可的是炎症学说。炎症反应参与了胰岛素抵抗(IR)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瘀血贯穿始终,痰瘀互结而致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痹症、痰证、脱疽等变症丛生。中医药在改善痰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院自制制剂泄浊降脂片以活血通腑、化痰泄浊为治则,使用历史悠久,具有临床应用和研究基础。本研究进一步观察泄浊降脂片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1.47±9.37)岁,平均病程(10.33±5.10)年,平均BMI(24.11±2.92)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23±10.57)岁,平均病程(12.96±7.37)年,平均BMI(24.78±3.83)kg/m2。2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诊断参考《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2]拟定:痰湿证,1)胸闷脘痞;2)纳呆呕恶;3)形体肥胖;4)全身困倦;5)头胀肢沉;6)舌苔或厚或腻。具备2项即可诊断。血瘀证,1)定位刺痛,夜间加重;2)口唇、舌暗或紫暗、瘀斑,舌下脉紫怒张;3)肌肤甲错;4)肢体麻木。有1项可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消渴病痰湿证、血瘀证的辨证诊断参考标准;符合年龄18~80岁之间。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的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可能对本药过敏者及精神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病变者,合并肿瘤、活动性炎症、免疫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发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物者;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者,和合并其他慢性炎症及其他急性感染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泄浊降脂片,每次5片,每日3次,餐后服用,2组疗程均为12周。药物组成及来源:泄浊降脂片组成为大黄、黄连、水蛭等,由我院药剂科制备,沪药制字Z05170729。

1.5 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和胰岛素、TNF-α、IL-6、IL-8、IL-10。治疗前记录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3]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1.6 安全性评价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时间、类型、程度、发生率,随时记录。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数据软件IBM 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数据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n=30) m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n=30)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2.2 2组治疗前后C肽、胰岛素水平比较 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C肽、胰岛素水平比较(±s,n=30) pmol/L

表2 2组治疗前后C肽、胰岛素水平比较(±s,n=30) p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30) pg/mL

表3 2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n=30) p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比较(±s,n=30)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比较(±s,n=3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5 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5。

表5 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比较(n=30) 例

2.6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消渴病病因复杂,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都可以导致消渴病,其中瘀血的病理改变发生于消渴的自始至终。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发现糖尿病肥胖患者占比较大,“肥人多痰”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消渴病患者,多为肥满之人,而肥满实为痰湿之外象,过食膏粱酒醴而导致中焦失于健运,痰浊内生,阻于络道,影响津液化生及输布,发为糖尿病。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多食肥甘厚味,痰饮内胜,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记载:“瘀血在里则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去则不渴矣”“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说明瘀血亦可为消渴病病因之一,且痰瘀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痰”与“瘀”在糖尿病病程中互相影响,互成因果,痰湿内停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血瘀,瘀血久停而津血凝聚,痰浊内生,最终痰瘀互结。而“痰”与“瘀”的关系,归根结底也是“津”与“血”的关系,“津血同源”,因此亦有“痰瘀同源”之说。2者既是消渴病病程中的病理产物,亦是继发性病因之一,可单独为患,亦可相兼为病。随着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痰瘀互结,变证百出。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4-5]发现炎症因子及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炎症因子可能导致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的内皮功能紊乱,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进而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及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8],2型糖尿病患者IL-6、CRP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这种慢性的、持续的、低度的、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中医学中整体观念、气血津液等理论有着许多的一致性,为从中医角度研究糖尿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切入点。在糖尿病的病变过程中,“炎症因子”这一脉道受损的始动因素与痰瘀有着密切关联,诸多研究也揭示了炎症因子与痰瘀的相关性。王忆黎等[9]将糖尿病中医病机归纳为虚、痰、瘀、毒四端,认为2型糖尿病的“本虚”,是机体产生炎症因子的基本条件,而炎症因子又是脏腑机能失常,痰、瘀、毒成聚而发生炎性反应过程中,随之而生的病理性标志产物。研究[10-12]认为痰湿体质是低度炎症发生的内在基础,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痰瘀”又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血管炎性损伤关系密切[13-14],因此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可能具有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延缓或减轻其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我院内分泌科运用泄浊降脂片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15-17]证明泄浊降脂片不仅具有降糖疗效,还具有减轻体质量、调节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泄浊降脂片是我院的自制制剂,是以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经典破血方——抵当汤[18]为基础化裁而来,主要的药物组成为水蛭、大黄、黄连。方中水蛭味咸、苦,性平,善破血逐瘀,为君药。大黄味苦、性寒,活血祛瘀,清热泄浊,为臣药。黄连味苦、性寒,善清热燥湿,尤长于清中焦湿热,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化痰泄浊的功效,适用于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泄浊降脂片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进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探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延缓其相关并发症上提供一种治疗方法和思路。

猜你喜欢
降脂瘀血细胞因子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降脂颗粒中5种成分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