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青海 格尔木,816000)
有研究显示,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1]。传统护理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需求,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往往不容乐观。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模式和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探究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推广价值,现具体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13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性别方面:观察组1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58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6±8.7)岁。病情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心力衰竭患者有2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14例,心律失常患者有15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性别方面:对照组1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59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8.4)岁。病情方面:对照组患者中心力衰竭患者有2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15例,心律失常患者有14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嘱咐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并提醒其按时服药,服药后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其吸氧护理,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等[2]。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模式,具体如下:生活方面:①按照患者的需求,合理摆放病房内的物品,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为患者及家属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②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使患者感觉更舒适;③对患者的护理过程更注意消毒、卫生,以减少医源性污染、损伤的出现。心理方面: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以使护理过程不断改进,满足其需求;②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为其出院后的预防、护理打下基础,减少疾病的复发;③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措施,护理模式,建立起医患、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社会方面:①进行预见性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杜绝可能会导致患者疾病恶化的因素的出现,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可让患者对护理更满意;②多从生活细节尊重、关系病人,并鼓励患者家属多陪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怀。
临床疗效评定:如果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彻底消失,血压和心率等体征恢复正常,则表示治愈;如果患者的症状好转明显,但未消失,血压和心率等体征改善情况较大,则表示有效;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血压和心率等体征较原来无变化,或更严重,则表示治疗无效[3]。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疾病、精力状况、社会能力、精神状况、情感能力和一般状况7个方面,每项内容最高分10分,总分79分。总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以及组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额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好发于老年人。有研究显示,舒适。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舒适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人性化对患者进行护理,从生活、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地护理,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取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舒适护理明显可以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个性化、舒适化护理,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