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菲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江苏 苏州 215000)
后循环也被称作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成部分包括大脑后动脉、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可向丘脑、脑干、枕叶以及小脑等提供血液[1]。后循环缺血,即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情况与脑梗死现象。导致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以眩晕和头晕为主。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并配合延续护理,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化临床疗效。
随机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实验组年龄为50-85(74.75±0.73)岁,男女分别为60(60%)、40(40%)例。
对照组年龄为49-85(75.80±0.69)岁,男女分别为55(55%)、45(45%)例。
纳入依据:①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③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依据:①治疗依从性极差;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经对比后发现,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按照科室常规性护理要求开展工作。
实验组应用延续护理,具体方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应秉承真诚态度,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的发病原因与疾病特点,使其能够形成正确认知,不断提高治疗信心,以乐观心态对待治疗。为患者提供整洁且安静的环境,光线尽量稍暗。患者睡眠要充足,要尽量规避情绪的过度波动,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第二,安全指导。在眩晕发作的情况下,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且头部不应随意摆动。另外,患者不应进行转体活动,避免发生眩晕的症状。护理工作人员要强化陪护工作,对患者发病期间的所有活动进行观察,特别是洗脸、漱口等,应帮助患者进食进水,定时更换患者体位[3]。
第三,饮食干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饮食要清淡且富含蛋白质,要求低糖低盐且容易消化。一般情况下,可以摄入鱼肉、鸡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坚决不允许摄入肥腻辛辣的食物,并且戒烟戒酒。若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则要尽量使用清淡食物,且在呕吐的时候要求呼吸道畅通,以免受呕吐物影响而出现窒息。
第四,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健康教育,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规划。不断鼓励患者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技巧进行传授。教授患者自主测量血压的方式,定期对血糖、血压以及血液流变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第五,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应叮嘱患者对血压等进行自主测量,并保证饮食规律,定期回院接受复查。可通过电话回访与家访的方式,对患者病情加以跟踪。
比较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等临床指标。
研究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如果P<0.05,代表数据有差异性,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
前者治疗总依从率比后者高,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n(%)]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临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过程中,药物治疗为常见方式。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必要在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措施[4]。其中,延续护理为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住院护理延伸,能够使患者在恢复阶段仍获得持续性的护理服务,加快病情康复速度。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延续护理,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