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玫,余爱华,刘 静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脑梗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疾病,是源于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血管堵塞,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就会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梗的临床症状最为常见的是运动感觉、半身不遂等,因此在脑梗患者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运动更能早日恢复。如今,医疗技术发展,护理技术得到改善,对于脑梗患者的护理也更加全面。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全身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预后生活质量[1]。本文以对脑梗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使用抽签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6:24,年龄在26~80岁,平均年龄为(52.65±12.5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在24~78岁,平均年龄在(53.21±11.9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1)患者知情同意;(2)经临床检查为脑梗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2)患有恶性肿瘤、呼吸衰竭等其他重症疾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时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主动与患者交流,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解释脑梗发生原因,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对其心理进行评估,纾解其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对饮食进行指导;按医嘱对患者用药。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具体项目如下:(1)运动训练:告知患者活动部位、方向,缓慢进行,防止运动量加重,帮助患者进行搭桥训练,患肢单腿支撑,健侧下肢置于患侧屈曲下肢膝上,患肢固定,做单腿支撑下半桥运动;床上翻身训练:健侧下肢插于患侧腿下面,肘伸直,肩前屈,向左右用力摆动,利用惯性,身体向健侧翻动。要保证身体每个关节均能得到活动。(2)站立训练:护理人员或家属扶住患者腰部,先指导其进行原地踏步,然后向前移步,待步态平稳后,转为扶手行走,直至独立完成行走。
对两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使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其中包含坐位平衡、仰卧至测卧等九个项目,总分为0~54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观察患者护理依从情况,以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来评判两组护理依从率[3]。
采用系统程序SPSS 15.0解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评分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运动功能评分表(n=60,分)(±s)
表1 运动功能评分表(n=60,分)(±s)
组别 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1.62±5.62 41.27±6.33对照组 22.12±5.42 34.78±4.98 t 0.496 6.242 P 0.621 0.000
观察两组依从率,实验组依从率98.33%高于对照组81.67%,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依从率(n=60)
脑梗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数人会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脑梗极易复发,致死率高。对于脑梗患者,常会选取药物治疗方式,但对症治疗后仍会产生肢体运动障碍。脑梗患者的身体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训练,以免错过最佳恢复时期。因此,需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的临床效果,为预后增添了保障,提升了生活质量。
王春苗[4]研究表脑梗患者不能单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是运动功能恢复,因此需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措施对患者肢体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康复训练能使机体残存的运动功能得以复原,而且护理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本轮研究结果显示,评估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得出,对照组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护理依从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得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梗患者运动功能早日恢复,提升护理依从性,促进治疗进展。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脑梗患者的恢复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