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娴,张夏慧,周春华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缺少活动导致血压循环障碍,营养难以维持皮肤正常功能的需要造成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就护理管理形式而言,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新的模式,已经逐渐应用于医院的管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我院接诊的200例患者,时间段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都有100例。对照组中男有58例,女4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至82岁,平均年龄为(55.6±5.3)岁。脑外科40例,甲乳科26例,胸外科34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22至82岁,平均年龄为(56.2±5.6)岁。脑外科42例,甲乳科27例,胸外科31例。对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组成成分,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可展开研究实验。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中的常规护理操作,即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完成各类检查、饮食指导和护理配合以及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首先,入院时综合评估,需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由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护理人员需熟知患者的情况,以便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其次,住院期间的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摆放恰当的体位,以满足患者的舒适型需要,保持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避免对皮肤组织产生压伤。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应用凝胶垫,缓解受压的组织,预防局部组织牵拉或长时间受压。最后,强化胰损伤部位的保护。确定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部位。针对容易损伤的部位,护理人员可使用海绵垫与凝胶垫预防该部位与床接触。护理人员在摆放患者体位的时候需注意动作轻柔,不可推、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另外在持续改进中,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探讨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方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防护性措施。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改进的护理操作程序,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性护理的质量。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主要有1期、2期、3期和4期,患者的压力损伤级别的高低表明压力性损伤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了解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了解。
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都需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后检验差异,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均数(±s)表明,且需通过t原理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两组的计数资料,采用x2来表示两组间的差异,如检验所得数据P<0.05,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2.0%,低于观察组的96.0%,检验两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治疗了解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检验两组各项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且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1期8例,2期4例,3期2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4.0%,观察组中1期2例,2期与3期各1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0%,检验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1 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知识了解情况(分)
住院过程中,患者摆放的体位是形成压力损伤的重要原由。长时间卧床,致使患者的运动活动受到限制,很容易导致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影响了毛细血管对组织供血的畅通性,导致皮肤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难以发挥正常功能[2]。持续质量改进是针对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相比较常规护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预防性压力损伤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护理操作,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程度减轻明显,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