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潇涵
摘 要: 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基于人际意义系统的话语分析模式,对《咬文嚼字》杂志社2009—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生态话语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流行语对语言生态的影响,进行历时研究,针对网络语言的生态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生态语言学 人际意义系统 历时研究
一、引言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目前学术界多个领域的学者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语言学研究是网络话语分析的主力军[1](23-24)。网络流行语语言学研究涉及词汇[2](69-73)、语体[3](91-92)等多个层面。
生态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语言研究者的关注。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存在“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路径。“豪根模式”从社会语境出发关注网络流行语和语言环境的相互关系;“韩礼德模式”从网络流行语出发,探究其对社会生态的影响[4](38-44)。这两种模式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5](127-135)。
目前,国内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的研究集中在“豪根模式”,即从多样性、整体性和规范性角度出发,对语言生态环境直接展开研究;鲜有结合“韩礼德模式”,就流行语对社会生态的影响,对其话语类型进行分析的,相关的历时研究更是鲜见。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语言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6](27-34),把握流行语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其对语言生态的影响。鉴于此,个别学者重新审视人际意义系统,对其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子系统进行生态角度的扩展,构建了一个可操作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该分析模式可深入挖掘话语的生态与非生态特征,判断话语的生态类型[7](99-108)。
鉴于此,本文从人际意义系统理论出发,考察源自不同话语类型的流行语对语言生态的影响,旨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网络语言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理论基础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人际意义系统的话语分析模式,需综合探究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
语气系统生态性的考察需要考虑语气类型和发声体。本研究聚焦的语气类型包括陈述、反问和感叹;发声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主流媒体和个体。对话语生态性的考察,不仅要考虑语气类型,还要关注语言发声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如何依据不同的社会责任分工选择语气类型与生态意义的传播密切相关,如(1)“命运共同体”,陈述语气,发声体为国家权力机关,两者结合产生很强的语气和号召力。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发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情态系统是讲话者对命题真实性的评价,有高、中、低三个值。情态值与话语的包容度密切相关,不同情态值所实现的生态意义与小句经验意义的价值密切相关。因此,在对流行语的生态值进行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话语情态值的划分,还要基于生态思想判断话语经验意义的价值:若经验意义为生态保护型信息,围绕其展开的情态值越高,越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反之则具有消极意义,如(2)“可能××假××”,“可能”就传达出讲话者对某一命题的不确定性、低情态值,该流行语一方面被用于自嘲、调侃,反映了讲话者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有逃避、推脱责任的意图,因此为模糊型话语。
评价系统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情感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情感生态性的考察需考虑情感缘起:对生态保护型行为或现象产生的积极情感与对生态破坏型行为或现象产生的消极情感,均属于对生态有益的正面情感,反之则为负面情感。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包括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两类。对人本位事物的负面判断和对自然本位事物的正面判断,均值得鼓励与推广,反之则应加以批评与抵制。鉴赏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的评价,考察事物或现象是否和谐统一。判断系统、鉴赏系统和情感系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共生关系,正面判断意义与鉴赏意义通常传达正面情感倾向。在对流行语话语类型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三种因素,如(3)“最美丽××”,陈述语气传达高情态值,积极情感是对某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的正面鉴赏,该词为生态保护型话语。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人际意义系统的话语分析模式从语气、情态、评价三个层面对流行语的生态话语类型进行历时研究,并剖析不同类型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的影响。
(一)研究问题
1.不同生态类型的流行语占比如何?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2.不同生态类型的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搜集并整理2009年—2018年《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共计100个,结果如下:
(三)语料分析
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依据人际意义系统理论,判定历年流行语的生态类型。三种生态类型的流行语分别举例如下:
1.“蚁族”,指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一方面,该词赋予自然界中的“蚁族”弱小却胸怀理想,敢于挑战的特点,体现了自然本位的生态思想。另一方面,“蚁族”的广泛流行,也引起有关部门对社会再分配问题的关注,有利于改善社会生态。因此,“蟻族”属于生态保护型话语。
2.“神马都是浮云”,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个体发声,陈述语气,高情态值,不接受其他声音的质疑。该流行语一方面传达超然的心态,与世无争的情感,为生活在各方面压力中的人们提供慰藉,另一方面为人们颓废、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借口。因此,从社会评判角度看,该词为生态模糊型话语。
3.“颜值”,鉴赏对象可为人或物。该流行语折射出当今社会一味追捧外貌,忽略内涵的事实,各大整形医院的走热便是例证。从社会评判的角度看,颜值很重要,但卓越出色的能力和优雅大方的气质更重要。“颜值”为生态破坏型话语。
其次,定量统计各种生态类型所占比重,并分析其发展态势。
最后,结合调查问卷①,剖析不同类型的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网络流行语话语类型的历时统计与分析
在《咬文嚼字》杂志社2009—2018年评选出的100个流行语中,生态保护型话语、生态模糊型话语和生态破坏型话语在总词数中的占比分别为40%、50%、10%(三种生态类型十年来的归类和占比统计见表2—表5)。可见,近十年《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以生态模糊型话语为主,生态保护型次之,生态破坏型最少。该发现照应前人研究结果:现实生活中模糊型话语最多,最受多数人的认可和使用[8](3-14)。
从发展态势来看,生态保护型话语占比虽然总体次于生态模糊型话语,但在2013—2018年间占比呈阶段上升态势,且近四年的时间年度占比处于领先地位;生态破坏型话语占比最小,且近十年呈阶段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近几年网络流行语演绎者的理性延展与网络流行语评判者的理性倡导,提高了我国网民的素养,以至于理性发言成为常态。此外,随着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网民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日浓,自觉选择与国同梦、与党同行,使正能量话语大行其道[9](9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生态的和谐。
(二)不同生态类型的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的影响
1.生态保护型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的影响
语言的多样性是语言生态观的一个最基本理论,且对维护语言的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基于调查结果可得出,中英混搭流行语和谐音类流行语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人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另外,大部分人认为“锦鲤”“蚁族”符合尊重自然的主流价值观,简洁又生动地表达了丰富的含义。外来语如“逆袭”和“亲”反映出各类语言平等存在于汉语环境中,满足了多样性的发展需求。
研究发现,生态保护型流行语体现了我国语言环境的多样性,丰富了我国的语言环境。然而,外来语的涌现对汉语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珍视和爱护外来语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提倡外来语中国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维护本民族语言多样性的目的[10](191-193)。
2.生态模糊型流行语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生态模糊型话语在体现语言多样性的同时,自身的规范性也面临挑战。一些受访者认为谐音类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创新了语言表达方式,让人们用诙谐的方式宣泄生活的压力;也有少数人认为该流行语破坏了语言规范,造成了语言环境的污染。语言规范是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的首要条件,也是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11](187-188)。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网络语言在结构要素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前提下发挥作用,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
好的语言生态应该有宽松的语言环境,各种关系和谐有序,协调发展,共同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12](122-130)。生态模糊型话语体现了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旧词新义类流行语与专业术语类流行语的出现。受访者认为“旧词新义”类流行语,如“奇葩”不仅为传统词汇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借鉴,增强了传统语言的竞争力,还彰显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心理学术语“巨婴”的流行为专业术语走进大众提供了借鉴。
此外,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一个生存周期,如“钓鱼”。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该现象符合语言“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是语言环境中的正常现象。“竞争法则”体现了语言生态环境的动态性,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规则[13](245-247)。可见语言竞争是语言关系的产物,是调整语言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手段,体现了语言生态再平衡的能力。
综上,生态模糊型流行语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但也对我国的语言生态造成一定的污染。建议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筛选时立足全局,关注语言规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保护语言的生态平衡。
3.生态破坏型流行语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良好的语言生态应发挥继承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独特功能[14](128)。研究发现,个别生态破坏型话语自身的文明性面临挑战,如“坑爹”。尽管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该流行语丰富了我国语言词汇的内涵,但仍有一些人认为“坑爹”传达低级趣味,使现代汉语的文明性面临挑战。有学者认为,语言文明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15](137-141)。建议杂志社在对流行语遴选时要充分考虑流行语在文化上是否有一定底蕴,在品位上是否高雅、文明。
综上,生态破坏型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但部分潜在的生态威胁仍有存在。应对生态破坏型话语加以管理和引导,促进我国语言生态的平衡发展。
五、结语
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均存在。生态模糊型话语是流行语的主要话语类型;生态保护型话语占比总体次于生态模糊型话语,但在2013—2018年间占比呈阶段上升态势,且近四年时间年度占比处于领先地位;生态破坏型话语占比最小,且近十年呈阶段下降的趋势。生态保护型话语体现了我国语言环境的多样性,丰富了我国的语言环境。生态模糊型话语在维护语言动态性平衡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语言生态造成一定的污染。生态破坏型话语使我国的语言环境更加多样化,但仍存在部分潜在的生态威胁。建议在以宽容的心态接纳网络语言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其规范度和文明度,科学规范和利用网络语言,最终促进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平衡和协调发展。
本研究对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分析流行语对语言生态建设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但存在语料来源单一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语料。
注释:
①问卷以微信,QQ为平台,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176份,问卷有效度88%。
参考文献:
[1]孙冬惠,曹波.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J].现代语文,2017(4).
[2]惠敏,张彩霞,常笑.复合词类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化研究[J].外语学刊,2017(2).
[3]席芳.“X也是醉了”语体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6(4).
[4]黄国文.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7(5).
[5]何伟,高然.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20(2).
[6]薄守生,董照辉.有关语言生态危机的研究对当前语言政策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7(2).
[7]张瑞杰,何伟.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人际意义系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2).
[8]黄国文,陈旸.生态话语分类的不确定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1).
[9]易艷刚.网络流行语十年之变[J].青年记者,2020(3).
[10]张青荣.网络语言的生态语言学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4).
[11]陈虹樾.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网络流行语[J].高教学刊,2017(4).
[12]张先亮,杨依希.试论“语言生态”的属性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17(4).
[13]陈生梅.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经济活动对语言的负面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12(2).
[14]梁敏.陕西“非遗”传播的话语构建——以泾渭茯茶制作技艺传播为例[J].青年记者,2016(14).
[15]杨勇,张泉.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