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燕鸽
摘 要:在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中,对阅读的定义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包含着识字写话、思维逻辑和树立价值观的任务,是开展语文综合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34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为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要不断探索丰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从以读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种方式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这三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以读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分析问题时思维逻辑混乱。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结合教材文本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雪地里的小画家》等多是内容简单、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堂中把握教学时间,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应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做好重要知识点和娱乐放松的合理安排。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进行小组讨论、听故事或做游戏等,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课本内容的延伸,包括名著阅读、文本节选扩展、同一作家作品赏析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也涉及更多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内容的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引导时,首先应为学生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课文知识为基础,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书目,并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以睡前故事等形式辅助低年级学生接触课外阅读。在高年级学生在阅读遇到困难时,家长能及时解答,为学生的阅读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读书分享会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课外优秀书目的内容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普遍采用课前预习进行阅读教学,但对一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效果不佳。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领读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校正字音,也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将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内容细致化,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画出自然段落、书后重点字词、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对阅读课文内容产生的感想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自己发现问题并能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比教师讲解正确答案学习效果好。在教师开始课文内容讲授前,可以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进行课文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促进学生主动地读,同一课文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多种方式结合,丰富教学形式
1.开展情境化的阅读教学
在开展情境化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把握角色转换。首先,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在开展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用课文中的人物身份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学生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可以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换角色。教师可以让班级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将方法讲授分享给其他学生,或在阅读课文时,由字音标准的学生进行领读,教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能有效地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与课文角色转换。课文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人物角色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能有效地分析人物角色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2.开展多媒体信息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已普遍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不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教学时,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存在很多景色描写,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和图片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能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述的意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音频注音、查找延伸阅读资料等,而不是简单地查找答案。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平台、超星学习平台等线下的学习平台,发布作业习题,由软件自动为学生批作业,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案等学习资料,使学生能结合资料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提升学习效果。
3.把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阅读教学的主体,由教师钻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细致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求,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阅读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能自行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打破学生遇到问题先想到等教师讲解答案的思维模式。因此,在一堂课中,教师应减少讲授的时间,预留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
4.读写结合教学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两者相结合。写作的基础是字、词和句。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接触大量的生字词,但如果不结合写,只会读会认,这样学生很快就会遗忘新学习的生字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以字为基础,做好阅读的基础教育。首先,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后,应对课后重点生字词进行生字听写。这种传统有效的识字和积累字词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校正字形字义,帮助学生尽快积累大量的词汇,做好阅读基础。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词句训练,像课文中的诗词和重点句子都是课文的精华,作者使用的重点字词都是具有特定的含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字句训练,通过组词、进行句子的扩写和仿写等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
1.把握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的课上精力有限,注意力并不能维持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经过调查研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第6—30分钟内或10—35分钟内,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的时间在5—30分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學环节时,应将讲授内容安排得简短,在课堂教学导入后直奔本节课重点,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时间。
2.加强人文内涵的融合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能力,更要发挥人文学科的价值,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这篇节选课文时,强调课文反映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游子吟》这首古诗时,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好,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尽自己所能在生活小事上报答父母。《落花生》这篇叙事散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像文中提到的花生做个默默奉献有用的人。教师在讲授阅读文章时,融入人文内涵,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有崇高的理想,符合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要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苏雪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试题与研究》2020第26期。
[2] 孟爱平《刍议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天津教育》202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