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宏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强,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有效消除错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针对德育工作进行及时调整,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达到初中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德育 优化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59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要积极地开展德育,进一步把班级管理实践与德育充分地结合起来,分析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全面提高班级德育的质量,给初中生提供良好学习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德育对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
1.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压力,调节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稳步成长。初中班主任组织开展的德育既有规划性也有针对性,它可以按部就班进行,也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影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既可以在班级会等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与学生进行谈心时发生,能够达到树立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认知的效果。班主任的德育还是以身作则的德育,可以促进学生找出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价值。通过班主任耐心、细致、全面的思想情感熏陶,促进学生进一步得到健康成长。
2.提高学生是非判断力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围绕着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时政热点及时地开展思想引导。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状况设定德育主题达到以正视听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班级的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而且,班主任还可以就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更正,促进学生优化思想认知,深化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通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的错误,树立荣誉意识、集体意识,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纠正学生行为偏差和思想问题,引导学生走向人生的正途,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推动学生进一步端正思想和接受良好教育。
3.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班主任班级管理业绩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思想工作水平决定的,班主任具备的策划能力、应变能力,思想认知水平與思想道德教育能力有直接的联系。首先,班主任高度重视做好思想道德工作,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需要了解社会时政的发展变化,以正确的观点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其次,具备一定思想道德教育能力的教师往往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锤炼教育引导能力。第三,优秀班主任往往具有以身作则的意识,要求班主任做到以身示范,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并且不断获得教育工作新成就。
二、班主任开展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方法不恰当
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应当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采用科学的德育措施。但是,部分初中班主任教师的德育方法不恰当,班主任实施的德育与思政课程德育的区别不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理论说教性较强,学生的参与性低,学生未能受到更多有益的影响。而且,有些班主任不了解学生情况,德育工作不深入,仅仅停留在管理的层面,德育没能走进学生内心。还有部分班主任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对班级管理工作应接不暇,班级德育投入不足,班级德育的主动性较低,没有真正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
2.学生主动参与性较低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应当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但是,有些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不足,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德育。首先,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德育时缺乏传统文化的介绍,缺乏良好的德育情境,未能联系学生生活开展德育引导活动。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谈心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德育方案,德育仅仅以单一的口头说教为主,或者仅仅采用一些奖惩办法,学生很难在德育中自主表现。部分班主任教师执着于讲述德育知识,缺乏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未能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德育实践,不能体会德育内涵。
3.缺乏相互配合的机制
德育还缺乏合理的互动机制,一般来说,初中德育仅有班主任实施,班主任未能与思政教师、各学科任课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德育往往只有在学生犯错误时才实施,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有的教师未能结合语文、数学、体育等多学科知识渗透德育内容,不能与思政教师保持紧密的结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缺乏计划性,未能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不能加强师生的课上课下联系,未能将德育由校园有效地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
三、班主任运用德育进行班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初中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有义务关注学生思想言行,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熏陶的。班主任组织开展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阻碍。首先,班主任应当树立班级优良的风气,以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优化学生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识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对学生行为纠正的能力,掌握与学生交流谈心的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够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向上,科学地运用多种思想教育引导方式。第三,教师还要充分地发挥示范效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鼓励学生与教师沟通,掌握教育引导技巧,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2.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主动优化言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班主任应当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能够利用班会、主题活动、课堂教学等多种渠道进行思想引导,科学地使用评价批评学生的方式,擅于激励学生成长,调动学生自主努力的积极性。其次,能够运用集体氛围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强调通过团队活动带动学生个体进步,通过班干部的力量带动所有学生成长,给学生表达观点和自我创新实践的必要机会。第三,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课下联系互动机制 ,運用互联网渠道与学生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化解学生内心矛盾,促进学生遵守纪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第四,班主任还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或私下讨论的空间研究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思想碰撞,达到思想成长的效果。
3.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真正的消除传统说教方式的弊端,还要优化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把德育融入日常班级管理实践。首先,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把握思想教育的时机,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纠错。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工作室,建立一对一教育活动机制,针对单亲家庭学生、问题少年学生,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教育引导制度。第三,充分地组织班级活动,运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读书活动以及主题节日等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在民族民俗文化形式中进行思想引导。例如,通过校园艺术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主流价值理念。
总之,德育还要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班主任德育的形式,优化德育资源配置,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班级德育。
参考文献:
[1] 农清华《分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未来英才》2018年第10期。
[2] 张行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研究》,《山海经(故事)》2017年第9期。
[3] 张华新《新时期加强农村初中生德育的建议》,《时代教育》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