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天
摘 要:伴随着教育体制在我国的深化改革,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趋势。语文学科是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为小学生落实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是教师应当探索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情感能力得到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全面的素质人才。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写作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17
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在不断强大,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小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小学语文的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内容,其中写作教学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便非常注重写作教学的开展,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却存在着较多的教学弊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意义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是我国义务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小学教育阶段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写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关键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当下的教育趋势,将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与时俱进地完善,使小学写作教学的课堂得到创新性的发展。个性化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具有关键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写作兴趣,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自信。同时,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可以营造出轻松自由的班级环境,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全新的感受。在个性化的写作课堂中,小学生可以对写作这项学习活动有着深刻的感悟,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强化。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保障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培养,确保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品质精神得到发展,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合理
通过对我国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师并没有明确落实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理念。由于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将学生的写作应试能力看作为教学的关键,教师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更加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导致了小学生的写作存在程式化的现象,学生的主观写作思维和个人情感受到了限制。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导致了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写作教学过于枯燥,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写作课堂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个性化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得到落实。
2.作文命题存在着局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小学生处于被动的写作学习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干预,教师将学生放置在固定的写作命题框架中安排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导致了小学生的主观写作思想无法得到抒发。教师没有将充足的思考空间、写作空间留给学生,因此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写作素养无法得到发展。因此,作文命题的局限性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
3.写作评价机制不完善
由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颇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过于看重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成绩,导致了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根据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现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仅依据着学生的写作分数来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并不充分、并不全面,教师没有兼顾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尊重。因此,导致了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固定的写作模板,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的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
1.构建合理的个性化写作教学课堂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个性化写作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并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使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课堂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每一位小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写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都存在着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设计时应当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在内,并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保障。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思维敏捷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小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教师需要对小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自主的感受,同时鼓励小学生将其自身的感受写作表达出来。合理的个性化写作课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确保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慈母情深》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内容进行充分学习,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体系有着明确的认知。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母亲进行联想,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联系学生自身,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对“母爱”的理解来写一篇读后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有着独到的理解,有助于完善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和结构。同时,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确保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拓展写作教学的命题和素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中,教师限制了小学生的写作命题和写作素材,导致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保障。为了使个性化写作教学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地突破自身的教学局限,使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得到完善。教师在布置作文命题时,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续写故事》这一节习作课的内容时,教师不应当限制学生的写作命题以及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当根据续写故事这一内容将写作教学的命题和素材进行拓展。每一位小学生都有着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考虑,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进行续写。写作命题和写作素材的拓展使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个性化写作教学得到落实开展。
3.完善写作评价机制
为了深化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将以往的写作评价理念摒弃,并将写作评价的机制进行完善。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时,教师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首先,教師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教师应当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的写作自信得到树立。同时,教师应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节习作课的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理念、写作思路、写作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写作指导。最后,教师应细心留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表扬,使小学生的写作自信和个性化写作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将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作为首要教学目标,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写作教学环境,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玉妃《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探究——以小学五年级习作课〈学写发言稿〉》为例,《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年第12期。
[2] 张希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研究》,《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