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农业农村现代化补上农村教育短板的几点建议

2020-06-06 08:47孙静茹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县域城乡农业

孙静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教育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依托,承载着阻隔贫困代际传递、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十三五”以来,国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现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面达到改薄底线要求,“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全覆盖,90%的生活补助用于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但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农村教育还存在明显短板,留守儿童学生多、部分校舍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薄弱、职业教育滞后等问题,还需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接续努力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针对农村教育领域亟待补上的突出短板,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快补上城镇教育资源和制度短板,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就业地入学

解决农村的问题,有时要从城市角度入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还在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到75%左右城乡人口流动才会趋于稳定。在这一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有力支撑了城镇现代化建设,但由于城镇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制度障碍,也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共有697万留守儿童,其中96%由隔辈亲属代为监护,40%的儿童一年见父母不超过2次,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严重缺失家庭支持。

顺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趋势,下一步应当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工作地随迁入学,大规模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其他城市落户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居。建立完善居住证制度,建立城镇教育等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融会工农的独特优势,推动产业逆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多在县一级实现市民化。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既方便照顾子女,又有利于乡村人才振兴。三是着力增加城镇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城镇教育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认真落实小区配建规划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保障充足的学位供给。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设立“绿色通道”,缩短审批立项流程,加快城镇中小学学校建设,缓解大班额压力。

二、加快补上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短板,为弱势学生群体提供公平优质教育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比重此升彼降是客观规律;城乡长期共生并存,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5%,农村仍将有超过3.5亿人口、几千万学生,2016年末全国98%的乡镇建有小学,约1/3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条件显著改观,现在乡村里建得最好的房子多数是学校。但同时,还有两类学生面临现实困难、处于弱势地位,亟需重点关注。一类是家校分离的住校生,一些乡镇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简陋,校园文化生活贫乏,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2017年底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一类是偏远村庄的学生,就读于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仍需改善。据第三次全國农业普查,还有15%的农村学校体育场所等办学条件不达标,10%的农村学校未接入互联网。

小规模学校多、在校学生少、成班率低是乡村学校的基本样态,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将持续存在。这就需要更加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供给,重点补上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偏远村庄小规模学校建设短板,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好学校”。一是科学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指导各地根据县域村庄布局,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引导教育资源优先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配置,重点建设完全小学和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同时稳妥推进撤点并校,适当保留偏远村庄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二是改善寄宿制学校就读条件。建议实施新一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提高对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全面改善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和文体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探索农村公交开通校车专线,严厉整治违规违法运营车辆,降低住校生通勤成本,保障出行安全。三是提高小规模学校办学保障水平。落实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单列要求,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偏远村庄的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配建教师周转宿舍,方便教师走教。

三、加快补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逐步实现城乡教育从形式上的普惠转向实质上的公平

近年来,我国累计改善了2600多个县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92.7%的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在硬件上、形式上做到了县域内城乡教育普惠均等。但是,软件的、实质性的教育公平远未达到,集中表现在教师资源的城乡差距还很大。《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7年乡村小学、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5.66:1、11.19:1,均低于国家标准、低于城镇水平。全国农村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93.8%、81.1%,比城镇低4.6个、10.3个百分点。乡村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所花费年限明显长于城镇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优秀教师“招不来、留不住”问题依然突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后,仍有近17%的乡村教师不愿意继续留任。

教师承担着讲授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理念、培育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职责,是立教之本、兴教之魂。促进城乡教育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必须更加注重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大幅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防止“有编不补”和挤占挪用乡村教职工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坚持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落实好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须有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等制度要求。二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公费师范生专项计划、特岗教师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建议出台城镇教师轮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约束性规定。推行退休教师讲学计划,用好东西对口协作机制,支持更多城市人才帮扶农村教育。三是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增加乡村教师到发达地区进修学习的计划安排,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提高专业任教能力。组织省级优质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校,通过优质校骨干教师挂职任教、示范课下乡、远程共享网课、合作课题研究等方式,发挥对乡村教师的帮带作用。四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县域内城乡学校中、高级岗位教师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切实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标准、扩大实施范围,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加快补上农业职业教育短板,畅通农村“两后生”转为高素质现代农民的成长路径

受思想观念、家庭条件、学业水平等因素影响,一批农村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但又不愿再复读(统称“两后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如果加以必要的教育培训,也能够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有生力量。2018年,全国农业和涉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共有3459所,当年招收新生297.1万人,有效弥补了部分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断档。但是,农业职业教育还普遍存在涉农专业开设不够、学产研结合不紧、教师质量不高、就业渠道不宽、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削弱了对农村“两后生”的吸引力。

未来十到十五年,当前五六十岁的農村主要劳动力将逐渐退出,80后、90后、00后还在大量离乡进城,将来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定依靠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现代农民。农村“两后生”大多在本地度过青少年时期,保留着原始的乡土情结,如果农村规模经营收益达到与进城务工基本相当的水平,将很可能成为率先返乡务农的力量。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提高教育质量,把更多的农村“两后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现代农民。一是坚持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育人导向。研究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及专业设置,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国际贸易等的教学比重。深化与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增加实践性教学安排,做到教育与生产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培养效果。二是构建现代农民扶持政策体系。将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经历作为农业职业鉴定、农民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优先考虑。继续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支持政策,引导农业职业教育毕业生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建立教育培训、资格认定、发展扶持等一体化培养机制,提高现代农民的含金量。三是强化政府支持引导。建立各级财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资待遇。广泛宣传农业职业教育积极作用和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范例,深入宣讲国家优惠政策,提高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农村“两后生”家庭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县域城乡农业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农业科学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