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承灼 王杰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将教师、学生、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指向明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发散性与开放性,还应适时、适度、适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数据收集
引言
日前,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有幸听到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的研讨课,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节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研讨课,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教材分析为依据,在回顾这节课几个教学片段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提问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理解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为收集、整理、描述和处理数据,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以及概率的初步学习。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在前两个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开端,因此本章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本节课的内容又是本章的基础,鉴于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及全面调查的概念,學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2.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体会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统计兴趣;
3.经历一次完整的调查问卷设计过程和数据收集过程,认识到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统计意识。
(二)重难点的确定
小学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如何用统计表收集与整理数据,本节课的调查的基本方法、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问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手段,调查问卷设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由此可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1.重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收集数据的过程;
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收集数据的过程。
二、教学片段回顾和简析
(一)以问题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
片段1:课题导入
师生共同观看我国人口普查视频。
教师:通过观看我国人口普查视频,我们感受到了数据收集的必要性与复杂性。在现实世界中,数据无处不在。那么,数据的收集有哪些方法呢?
简析:以观看人口普查视频导入新课,体会数据无处不在以及数据收集的必要性,自然引出课题。要收集数据,自然就会产生如何收集数据的问题,如此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以问题引领数据收集方法的学习
片段2:数据收集方法
教师: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同学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想要知道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戴近视眼镜,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通过观察就能知道。
教师:观察,很好。想知道同学们的近视度数,怎么办呢?
学生:询问每一个同学就能知道了。
教师:询问,也就是访问。如果有同学忘记了自己的近视度数,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去眼镜店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教师:是的,这里的测量就是试验的意思。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眼镜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学生:上网查资料或者去图书馆查文献就能知道啦!
教师:这就是查阅资料。如果想了解全校同学近视的人数以及他们近视的度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得到。
教师:这种方法是问卷调查。现在,谁能总结一下数据收集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学生: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有观察、访问、试验、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
简析:虽然数据收集的方法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教师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通过一连串的问题,逐步启发学生,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在提问、思考、解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并总结了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三)以问题指导调查问卷的设计
片段3:调查问卷的设计
教师:班级要举办球类比赛,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
学生:要提前了解全班每个同学喜爱哪项球类活动。
教师: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呢?
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设计这样的一份调查问卷。首先要明确什么?
学生:首先要明确调查的问题:“你最喜爱的球类活动是什么?”
教师:是的。要调查的问题可以作为调查的目标。既然是“你最喜爱”,那就应该是单选,即只选一项。接着要确定什么?
学生:确定选项,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
教师:对。也就是要确定调查的内容。最后,我们还要注明将填好的问卷交给谁,以及对配合调查的人表示谢意。现在,请你们将这份调查问卷设计出来。
简析:看似简单的调查问卷的设计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难点在于这是学生初次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认识到问卷结构的特殊和内容的繁杂。执教者将这些难点、易错点,以一个个问题串成的问题串的形式逐一化解,设计调查问卷水到渠成,再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调查问卷设计的完整过程。
(四)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
片段4:数据的收集
教师:现在我们就以刚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开展一次问卷调查。请各组组长分发一下问卷。
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填好后由各组组长收回。
教师:请记录员上黑板记录选项,每组组长唱读组员的选项,监督员在旁边监督。
学生:组长在监督员的监督下唱读调查问卷,记录员记录选项。
教师:谢谢这几位同学!这就是我们收集到的“最喜爱的球类活动”的资料,习惯上把所收集到的这些资料称之为“数据”。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我们就能合理地开展球类比赛活动。由此可见,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调查,数据的收集既重要也非常必要。同时,在我们刚才的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用问卷对你们全体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那么,什么是全面调查(普查)?
学生: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作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教师:谁能举一些普查的例子?
学生:我国政府定期进行的人口普查,等等。
简析:数据的收集过程是这节课的又一重点和难点。执教者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经历了问卷调查的发放、填写、回收和数据记录的全过程。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数据收集过程的经历有效地化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的总结升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本节课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和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并推动课堂教学走向深入,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可见,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正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那么,何为有效课堂提问呢?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口进行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尚小,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和引导。教师若能以新奇的形式提出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如教师在片段1的导入環节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维;在片段3的调查问卷设计环节和片段4的数据收集环节中,通过学生的全体、全程参与,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获得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要指向明确、层层深入
指向明确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思维层次的逐步深入。如片段3的调查问卷设计环节,先是通过几个简单问题,逐一解决调查问卷中问题(即目标)、内容(即选项)和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设计,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应适度、适时、适量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不同学生,问题的思维层次要有所不同,并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使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决。因此课堂提问的范围、难易、梯度都要适度。此外,课堂提问还应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所谓适时,即提问要抓住时机,在重点、难点处进行提问和追问。课堂提问也要适量,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而不是问题越多越好。
(四)提问要有发散性、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提出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金量,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散,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并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此外,课堂教学也要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出现,这时教师应发挥其教育智慧,将课堂生成转化为问题,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真正理解。
(五)注意候答时间并及时反馈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大脑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及时评价,给予恰当的反馈:正确的要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错误的要指正并鼓励引导学生去正确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
结束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必要方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突出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促进学习提升思维水平和培养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史承灼.坚持问题导向,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8(11):13.
[2]陈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60.
[3]陈卓.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9.
[4]张淑清.关注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9697.
[5]史承灼.层层递进巧设问,循循善诱究真知[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