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浸式阅读为载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06-05 12:59刘瑞萍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本情感

刘瑞萍

【摘  要】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最重要内容,其品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沉浸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阅读作品中所表达的意蕴和语言的美妙。因此,沉浸式阅读中需要运用各种阅读方式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沉浸式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所谓沉浸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能够充分调动感觉、知觉,并借助联想、想象等各种方式对作品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入乎其中地领悟到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反复品味语言,深化感受,进而达到阅读效果的提高。

一、批注阅读

在文本的阅读当中,我们经常会通过批注一些词句来分析其背后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原因在于很多句子仅仅只读一遍并不能理解其背后所表达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我们才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义。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很多学生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即对于一些简单浅显的句子,以为自己读一遍就读懂了,但其实再仔细阅读几遍,就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课文《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母亲的文字,比如“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親。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其中“极其瘦弱”“眼神疲惫的眼睛”等词语,初读往往只会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艰辛,但如果细细读来,其实是从侧面反衬出母爱的伟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阅读,引导学生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将思想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动笔表达的能力和习惯,这对学生自学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

通过这种批注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文本当中的重要段落有一个更加充分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此外,批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这一习惯,使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想象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于阅读文本的思考和钻研当中,通过自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对文本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及更加切身的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使自身受到感染,启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优秀的阅读文本通常都是时读时新的,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境遇之时,学生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此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感受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点,从这一点出发来促进学生产生共鸣,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想。

还是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在阅读到“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这一段落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让学生进行想象阅读,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将笔者母亲的劳动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工作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必然能够切身感受到笔者的这种情感,明白母爱的伟大。再如阅读到“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时,教师再次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笔者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再用那钱买任何别的东西,并向学生提问,那笔者应该去买什么东西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思考,进而实现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深刻地意识到母爱的伟大。

三、评价阅读

所谓评价阅读指的是学生不代入笔者的角度,仅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评价、理解阅读文本。评价阅读以理解文本为基础,但是又比理解更高一个层次,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吸收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实际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顺利地将这一观点表达出来。评价阅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长期坚持这种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完《落花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落花生进行评价,并联想生活当中的水果蔬菜有哪些和落花生类似。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从整体角度充分理解这篇课文,结合阅读文本自己展开思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同一篇文本的阅读,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见解,并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积累阅读经验,扩大阅读量,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评价阅读是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的阅读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应用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此外,评价阅读方式需要长期坚持使用,这样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果。

四、对比阅读

沉浸式阅读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融入阅读文本当中,但是又能够学会置之度外,从而对文章所使用的手法、表达的特点、情感态度有更多的体会。而对比阅读就可以充分实现这一点,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理性思考的能力。

对比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本之内的对比,也可以是两篇文本之间的对比。例如部编教材当中的古诗《渔歌子》《江雪》,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渔翁的,但是其立意迥然不同,将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可以更加凸显各自的特点。对比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完古诗之后分别想象这两首古诗的画面,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教师总结:《渔歌子》色彩更加艳丽,但是《江雪》则是一片白色,之后再展开声音、气味的对比,前者有声、有色、有味,而后者无声、无色、无味,由此可见两首古诗虽描写的景物并无差异,但是立意却天差地别。意境表现出的是诗人的心境,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两首诗的作者意境的差异。

对比阅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极为有利。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达手法的差异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阅读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使用对比阅读方法展开阅读。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梳理学生的思维逻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参照阅读

沉浸式阅读教学主要依赖于沉浸理论,通过对语文学科特点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品质课堂的打造,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水平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沉浸式阅读教学当中还可以使用参照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所谓参照阅读指的就是阅读文本往往是作者从某一个角度阐述的感受、思考和领悟,教师通过对多篇阅读文本不同视角之间的互相补充,首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后再通过参照点使学生对所学习的阅读文本有着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属于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学生也都学过背过,对于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也有大致的理解。但如果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将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参考阅读,学生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全面,受到的情感冲击也会更大。一首古诗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另一首则遗民泪尽、望眼欲穿,但是古诗的创作背景都是南宋,两首诗从两个角度对历史进行描述回顾,参考阅读起来会更加悲凉愤慨。再可以继续参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歌,引导学生在这种阅读方式当中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和悲痛,学生的感情会更加激荡起伏,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必然也会提高一个层次。这种参考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实现情感和内容的相互融合叠加,有效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沉浸式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且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应用,学生无论是阅读视野还是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实现了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