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芳
微生态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肠道微生态最为复杂而重要。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已进入大众视野,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此,笔者采访了浙江省医学会营养与代谢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杨云梅主任。
肠道微生态具有多样性、高密度、高代谢、多功能几大特点。人体中肠道菌群数量多达400~500种,活性与人生理互补,能力与肝相当,可促进肠上皮生长,维护肠道的屏障工作(生物屏障),抗感染,稳定代谢内环境,促进消化吸收等。值得注意的是,肠道内菌群以益生菌即有益菌为主,所占比例为99%,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杆菌等。此外,还有条件致病菌、有害菌。条件致病菌,指的是人体在正常情況下是不致病的,但是在老年人抗生素应用过度,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下,这些条件致病菌就容易致病,如拟杆菌、真细菌、梭状芽孢子杆菌等。有害菌则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菌群比例保持稳定,而如果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菌群比例发生变化,肠道微生态便会失调。引起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胃肠道功能老化,免疫功能降低;医源因素如抗生素、放化疗等药物应用,手术破坏正常生理结构;罹患肿瘤代谢病等疾病,或发生感染、创伤等。此外,年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群更易发生微生态失调。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可带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防治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当前在临床和保健领域有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应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有益菌生长的制品,能够调整宿主(人、动物、植物)与微生态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益生菌是由对人体有益的生理细菌组成,目前的微生态调节剂用于治疗和保健的产品大多属于益生菌。益生元是这样一种制剂,它在小肠不被消化吸收,而能完整地进入大肠,在大肠中能被有益菌优先利用,而多数有害细菌不能利用或很难利用。合生元即益生菌和益生元。如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乳果糖就是一种益生元,可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和活性,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便秘,用于促进益生菌生长。
推荐益生菌与食物同服,但食物温度不能过热,煮熟的燕麦片加牛奶保护效果最佳。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菌药物,最好能错时服药,间隔2小时以上。但是,布拉氏酵母菌、酪酸菌和芽孢杆菌制剂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可以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益生菌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类药物,罕见的不良反应是菌血症,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应用时须注意观察。个别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但随着服用时间延长,症状会自动消失。
除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以常温保存外,其他肠道微生态制剂须低温保存,注意避光、密封。由于益生菌是活菌,它们在储存期间容易死亡,建议尽量使用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为规范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使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了《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以肠道疾病为例,推荐如下使用。
炎症性肠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毫克,每日3次,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毫克,每日三次,疗程≥4周)。
肠易激综合征: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毫克,每日3次,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00毫克,每日3次,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急性感染性腹泻: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毫克,每日3次),症状控制后继续服用益生菌1~2周。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毫克,每日3次,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慢性便秘: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000~2000毫克,每日3次,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g,每日2次,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毫克,每日2次,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500~1500毫克,每日3次,疗程4周)、乳果糖(每日15~45毫升,疗程2~4周)。
肝硬化、肝性脑病: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1500毫克,每日3次,疗程4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1500毫克,每日3次,疗程1~2周)、复方嗜乳酸杆菌(1000毫克,每日2~3次,疗程2周以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毫克,每日3次,疗程2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000毫克,每日3次,疗程4周)、乳果糖(每日30~60毫升,疗程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