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刚 李相林 谢洲 覃昕 班美玲 谢华
摘 要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是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以桂林市阳朔县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全面把握阳朔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合理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保护良好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的生态生活;健全完善生态制度;弘扬科学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SWOT分析;建议;广西阳朔县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3.013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将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和规划的重点任务和目标[1-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4]。为鼓励和指导各地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载体,以市、县为重点,以点带面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家生态环境部制修订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及指标体系[5-6],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引领动力。本文基于阳朔县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对阳朔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判和评价,全面把握阳朔县目前所处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创建策略及应对措施,为阳朔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阳朔县地处北纬24°38′~25°04′、东经110°13′~110°40′,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中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形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境内有河流19条,分别属桂江支流、西江水系和珠江流域[7]。境内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自治区级地质公园1处[8],森林覆盖率64.21%[9]。
2 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SWOT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阳朔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水利、林业、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统计、工信和商贸、交通运输局、市容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要求,对阳朔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进行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交通条件优越
阳朔县位于桂林市区南面,距桂林市区陆路66 km、水路86 km,交通条件优越。阳朔县城是大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枢纽,主要承担旅游组织、交通、服务功能,其中“桂林—漓江—阳朔”是享誉国内外的首选旅游线路。
2.1.2 生态区位重要
1)阳朔县位于广西桂东北生态功能区,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是广西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阳朔县地处我国16个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南岭区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较高,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3)县内部分区域属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桂林部分,具有典型喀斯特地区自然景观和地质地貌遗迹。
2.1.3 生态环境优良
1)阳朔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2018年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1.7%,PM10年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2)辖区内漓江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2.1.4 自然资源优越
1)水资源丰富,全县有水资源约19.3亿立方米(未含客水过境流量),其中地表水约12.5亿立方米,地下水6.8亿立方米;2)森林资源富集,全县有乔木林面积约3.53万公顷,竹林面积约0.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3)生物资源丰富,县境内记录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植物资源1 8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430余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林麝、黄腹角雉、蟒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
2.1.5 旅游资源丰富
阳朔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境内有各种奇特山峰2万多座,拥有世界上最为完美、最典型、集中而丰富的岩溶地貌,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之称,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2.1.6 文化底蕴深厚
阳朔县地处桂林市和漓江旅游景区的南端,建县1 400余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习俗独特。
2.1.7 农业发展优势明显
近年来,阳朔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1)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3)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4)推进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
2.1.8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扎实
阳朔县紧紧抓住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保护好青山绿水,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县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生态乡镇命名共9个,命名率100%,其中4个乡镇荣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7年,阳朔县获得广西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 旅游人口和消费需求剧增造成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阳朔县是旅游特色名县,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不断增长,2018年共接待游客1 751.95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33%。游客人数剧增,与之相应的服务、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常消費品的无害化处理量增加,难度增大,对生态承载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2.2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待完善,存在污水收集率低和实际处理量低的问题;乡镇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亟需加强,部分乡镇尚未建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且已建成的乡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运行不稳定情况;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进虽有所成效,但与当前阳朔县发展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农村缺乏运行维护经费,设施设备修缮更新、后续运营及管理经费无法保障,导致部分项目整改、运行存在困难。
2.2.3 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近5年来,阳朔县万元GDP用水量普遍较高,高于桂林市平均水平。从各行业用水量占比来看,阳朔县每年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比均超过80%。可见,阳朔县在农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方面仍任重道远。
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发力,为阳朔生态文明建
设注入新的动力
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动阳朔与周边地区高水平开发畅通、与东盟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水平联通贯通,有利于阳朔县现代化农业及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快速发展,为阳朔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契机,注入新的活力。
2.3.2 国家及自治区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为阳朔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漓江流域是珠江流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担负着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国家和广西均加大了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与漓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相关的纲领性文件。阳朔县作为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主战场之一,肩负着保护好漓江生态资源,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使命。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下,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生态优势,扎实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2.3.3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纵深推进,为阳朔生态文
明建设创造条件
阳朔县紧紧抓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契机,推动全域旅游模式,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将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和政策、文明素质等要素整合、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内旅游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阳朔县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4 挑战分析(Threats)
2.4.1 传统资源开发受约束,产业转型提升需求迫切
阳朔县境域涉及海洋山自然保护区、架桥岭自然保护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超过80%的县域面积属于保护地。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一系列禁止活动的约束,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小、门槛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产业的发展。如何跳出传统资源产业的制约与束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是阳朔县亟需解决的问题。
2.4.2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不高
阳朔县位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段,但是目前针对漓江流域重点生态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漓江流域内生态补偿只有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现行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与市场收益相差甚远,补偿金额严重低于林地生态价值,低标准的生态补偿难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沿岸居民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2.4.3 环境信仰尚未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宣教任重道远
保护生态环境、文明生产、绿色生活与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尚未广泛形成。尤其在农村地区,部分民众生态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等仍较淡薄,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未完全转变,如毁林开荒、毁林种果现象仍有发生。阳朔县要全面实现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
3 对策建议
3.1 合理优化生态空间
科学划定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构建与主体功能定位相吻合的空间蓝图。坚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合理控制发展规模。
3.2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深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依托阳朔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实施“旅游+”“互联网+”“生态+”发展战略为主线,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服务经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合理布局工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与旅游融合,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3.3 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围绕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实施分级分区管控,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水环境整治,防控土壤环境污染,深化实施污染物质量与总量双控,推动污染排放总量削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结合“美丽桂林”、生态乡村建设,整合资金投入,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推进力度。
3.4 践行绿色的生态生活
推广绿色建筑,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的发展体系和技术路线,逐步增加建筑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建建筑绿色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科技创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项目。发展绿色交通,建设完善枢纽客运站场设施,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引导公民绿色生活,科学指导公众選择绿色出行,进行绿色低碳消费,营造文明、节约、绿色的生产生活氛围。
3.5 健全完善生態制度
健全决策机制,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以制度强化观念,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生态红线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等,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工作;加强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杠杆作用,强化财政政策整合统筹,落实绿色信贷,加强绿色经济政策引导。
3.6 弘扬科学的生态文化
优先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以乡村饮食、特色民居、民俗风情、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为切入点,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名村;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加强面向决策层的环保宣传,强化媒体的生态文化宣传责任,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着力培育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012-11-18.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3455.htm, 2013-11-12.
[3]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s78/A21/A21_ztzl/ztzl_sbjwz/201511/t20151102_217013.html, 2015-10-29.
[4]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11.html, 2017-10-28.
[5]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6〕4号[EB/OL]. http://www.mee.gov.cn/gkml/hbb/bwj/201601/t20160128_327045.htm, 2016-01-22.
[6]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EB/OL].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1909/t20190919_734509.html, 2019-9-11.
[7] 阳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朔年鉴(2017)[M].北京:线装书局,2017.
[8]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报告[R].阳朔:2018.
[9] 阳朔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yangshuo.gov.cn/zfxxgkzl/tjxxl/201907/t20190702_1296576.htm, 2019-07-02.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20-02-26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7129001)。
作者简介:杨瑞刚(1987—),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E-mail: 237462597@qq.com。